意大选陷入僵局 分析称如不改革或导致社会危机
原题:意大利大选考验欧洲紧缩政策
意大利此次大选体现了欧洲标榜的民主精神,但却产生了一个混乱的结果。
2月24--25日,意大利举行了议会大选。选举结果出乎各方意外。被普遍看好的贝尔萨尼领导的中左翼联盟虽然在众议院赢得多数席位,但在参议院失利,即使和蒙蒂领导的中间派联合也无法在参议院获得多数席位。“五星运动”异军突起,成为众议院最大政党。从目前情况看,中左翼如果想顺利组阁就不得不与“五星运动”或中右翼联盟达成协议。不论何种结果,意大利都将难以产生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毫无疑问,这一结果是市场和欧盟都不希望看到的。
这种混乱结果最直接的影响是,欧盟在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坚持的财政紧缩与结构性改革政策受到严重冲击,将更难以为继。从意大利选举结果看,攻击欧盟紧缩政策的政党得票率合计近60%,蒙蒂政府任期内实施了大规模紧缩政策,结果其领导的中间派联盟只得到约10%的选票。显然,意大利绝大多数民众反对继续实施紧缩政策。实际上,不仅在意大利,在其他南欧国家,紧缩政策也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由于民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社会不满情绪日益提高,罢工和抗议浪潮此起彼伏。
从目前看,意大利未来一段时间将很难实施具有实质意义的紧缩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而这正是引发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威胁要再次调降意大利评级。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在持续下降后近来又开始走高,并已经开始对西班牙、葡萄牙等重债国产生传染效应。如果意大利政局持续不稳,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很可能继续攀升,并将被迫寻求欧洲中央银行救助。
过去几个月,欧债危机的平静很大程度上与欧洲中央银行出台“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有关,这一计划宣称将在必要时无限量购买陷入危机国家的国债,实质上是承担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欧洲中央银行这一计划是有条件的,即受援国必须接受严格的财政紧缩和改革政策。鉴于意大利当前状况,很难想象未来意大利政府能接受欧洲中央银行的财政紧缩政策。届时,欧洲中央银行及欧盟将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德国等北方国家与南欧重债国的矛盾也将进一步加深。而且一旦意大利倒下,将引发法国严重的银行业危机,并进而导致法国的主权债务出现危机。这对欧盟来说无疑将非常危险。目前,欧盟正紧张关注意大利政局发展,无论如何,鉴于后果严重,相信意大利和欧盟最终还是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
从更深刻、更长远的影响来看,此次意大利大选凸显了欧盟引以自豪的议会制民主的失败。二战后欧洲政治较为平和稳定,基本上是中左和中右两大党派轮流执政。一般而言,左翼更注重社会公平,强调中下阶层民众福利;右翼更注重效率,社会政策上也更为保守。选民也基本上能“从一而终”,选举投票固定支持某一党派。也就是说,主流政党和选民之间形成了稳定良好的契约关系。主流政党给民众提供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卫生保健和教育以及丰厚的养老金。选民能从支持主流政党得到可预期的较好回报,即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福利。
但随着近10年来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欧洲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福利制度难以维系。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也使成员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失去对本国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权和决定权。为追逐中间选民,中左和中右政党意识形态分歧逐渐缩小,政策趋同。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经济、社会问题却在不断增多,不论是中左或中右政党执政,都同样对经济低迷、工作机会流失、民众焦虑感增强等问题无能为力。民众对大党普遍不满和失望。金融危机在进一步加剧欧洲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削弱了主流大党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五星运动”的成功进一步凸显了最近几年欧洲所谓民主政治的特点:主流政党无力执政,无法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福利;民众则以支持边缘小党来惩罚主流政党,而这种发展趋势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欧洲民主劣质化发展的直接后果将是民粹当道,理性让路。意大利当前困境正是其各党派长期政治斗争的结果。为了达到上台执政的目的,各党派竞相提价,向选民作出很多不切实际、对经济和国家长远发展有害的承诺,导致公共部门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国家前途命运似乎并不是一些政党的首要考虑,赢得选举胜利才是最优先考虑。
贝卢斯科尼复出参加选举时,并不为人看好,因为意大利当前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其相关。但贝氏参选后,大打民粹牌,包括提出大规模减税,返还蒙蒂政府征收的房产税等。“五星运动”极力反对紧缩政策,更是提出要以公投决定意大利是否留在欧元区等极端主张。而这些主张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
蒙蒂政府的紧缩与改革政策从长远看有利于意大利和整个欧元区发展,但却不能得到民众认同,在大选中惨败。意大利的蒙蒂政府是非民主选举产生的技术性政府,这一政府得到市场和欧盟广泛认同,但按照欧洲标准,这不民主。意大利此次大选体现了欧洲标榜的民主精神,但却产生了一个混乱的结果。如果欧洲主流政党和政治家不能痛下改革决心,欧洲还可能出现更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