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离散家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战争的残酷
中新社首尔4月2日电 题:韩朝离散家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战争的残酷
中新社记者 肖欣
“哪怕拿上一张照片,现在还可以看看。”李钟泰低下了头,又缓缓开口,“过去62年了,记忆也慢慢模糊,妈妈的样子也不太记得了。”
“当时带的东西吃完了,想回家拿点吃的,太饿了。”李钟泰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起分别那晚,母亲和奶奶带着弟、妹,悄悄回家取干粮,他们不曾正式道别。那之前几天,姐姐带着他,妈妈带着弟、妹,奶奶带着表弟,随逃难的人群往南走,越过三八线,落脚在韩国江华郡以北的乔桐岛一处露天避难所,以为“待个十几天就能回家”。
李钟泰不假思索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用汉字写下故乡的地址:黄海南道白郡松逢面松崲里九五九番地。他记忆中那是朝鲜南部的渔米之乡,是“离战争很遥远的地方”。
1951年的仲夏,朝鲜战争进入第一次停战谈判。谈判以破裂告终,随后战事更加激烈。李钟泰的母亲、奶奶、弟弟、表弟和妹妹一去不返,再没有音信。
李钟泰和姐姐靠避难所发的麦子、木薯等极有限的粮食又挨过一周。这些也快吃完时,就把麦子混着草煮粥,后来他在部队谋得一份跑腿的差事,姐姐帮人干零活,总算活下来。
停战以后,辗转得知有个叔叔可能在首尔,李钟泰试着写了封信,没想到很快收到回复,姐弟二人便去投奔,这是至今在韩国见过的唯一亲人。
此后在首尔的几十年岁月,李钟泰只言片语带过,“又没有房子,又没有地,生活上很困难,只想着怎样谋生。”他给记者看摆在客厅显眼位置的全家福,说起17岁的时候在婶婶的介绍下加入教会,后在教会结识现在的妻子,后来成家,有了一双儿女。再后来,姐姐在上世纪70年代去了美国。去年9月,李钟泰夫妇举家赴美探亲,留下这张全家福。照片上一家老小其乐融融,但李钟泰感叹,“人在他乡,感觉是没有根的,这里是我的家,我的国家,北方是故乡。”
刚退休那年,他曾一个人回到当年逃难的乔桐岛,但海边全是铁丝网,有军队驻扎,没法靠近。李钟泰告诉记者,由于毗邻韩朝边界非武装地带(DMZ),乔桐“是很危险的地方”,但“天气好的时候,从那里的海边能看到一点点故乡的山。”
李钟泰怕以后“没有人再记得这些事”,不敢忘,但也不常跟儿女提起。“说也没有用,又不能去,又不能见”,不说心里又闷得慌,“知道母亲和弟、妹是死是活也好啊!”
在接到韩国官方部门帮助记者联系采访的电话时,李钟泰一度以为是寻亲有了消息,得知是媒体要来采访后,难掩失望。20年前,韩国政府宣布开始寻找离散家属,李钟泰在网上登记了信息,又反复核实修改,直到几年前才偶尔收到政府部门的反馈。李钟泰理解政府的难处,“登记的离散家属有十几万,要慢慢地轮,比我年纪大的人还有很多,先帮他们找,让他们先见面。”但他近几年开始着急,“我也快80岁了,也应该快轮到了。”
据韩国红十字会和统一部的统计,目前韩国境内有超过12万离散家属,逾八成是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有3000到4000人去世。2000年韩朝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后,一共举行了18轮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约有3700个离散家庭、17000人实现团聚,另有近600个南北家庭通过录像的方式见了面。但2008年后韩朝关系持续紧张,团聚活动自2010年中断至今。
李钟泰觉得,最近的韩朝局势“好像马上要爆发战争”,自己寻亲无果的可能性加大。“战争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经历过战争的人,不会轻易做出战争的行为。”
“战争是无论如何都要阻止的,并不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和战场上的敌对方都要生存下来。”李钟泰至今无法想象家人是不是在战争中活了下来,又是怎样度过此后的60年,“这种心情没办法用语言表达。”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