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美联社新规严禁员工转发社交媒体未经证实信息(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21日 10:16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参与互动(0)

  信息发布

  我们支持美联社员工以各种形式分享美联社的报道内容。员工们还可以从其他媒体机构的报道中分享各种信息,只要这些报道中没有传播谣言或其他不适宜信息。美联社员工永远不应传播任何未经核实的网上谣言,不论其他的记者或新闻机构是否已发布该报道,由于其隶属于美联社,因此员工此举可能会为美联社发布不实报道提供依据。

  在发布任何链接之前,请三思竞争对手和公司方面的问题。由于我们与其他新闻机构间处于竞争关系,因此在发布任何有损于这些竞争公司的声誉的信息之前,你应该甚重考虑。因为这可能会损害你的客观性。

  美联社员工只能发布已经在网上发布过的内容的链接,而不能直接下载或是复制粘贴这些新闻材料。

  此前已经有过数次美联社记者实时发布推特信息取得成功的案例。下面是关于发布实时推特信息的指南:

  • 正在进行直播的事件(新闻发布会,体育赛事等):我们乐于见到美联社员工实时在推特上发布这些事件的相关消息。然而,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美联社尚未对事件进行报道,员工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对事件的详细描述,以供编辑部使用。在提供了事件信息,并处理完其他紧急工作后,美联社员工可以自由地在推特上发布关于事态进展的最新消息。

  • 独家资料:美联社新闻处应该先于社交平台获得独家资料(比如文字,图片和音频等)的发布权。如果这些资料已经被发布,我们欢迎美联社员工在推特上发布信息,并将信息链接至美联社或用户平台。

  • 增量报道线索:美联社员工永远不应该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一经他人掌握便可能成为重要的独家新闻的增量信息。

  • 其他内容:你所收集到的其他材料可以被分享在社交网络上。这些资料包括我们称之为“剪裁室楼层”的内容——即那些在美联社的特定新闻报道中不需要的素材。

  还有一条安全提示。美联社员工不应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任何可能损害员工人身安全的信息。比如,透露记者发布报到时所处的位置,可能导致记者遭到绑架或袭击。这条准则同样适用于记者遭逮捕和失踪的报道。有些情况下,公开信息可能会对记者有所帮助,但判定情形是否如此的决策权应掌握在管理人员的手中。

  转发推特

  转发推特与发布推特相同,不应该像是在表达对热门时政问题的个人观点。不加评论的转发,很容易被认为你赞同所转发的内容。

  可能引起麻烦的转发案例:

  1. RT@jonescampaign:史密斯此举会毁坏我们的学校。

  2. RT@dailyeuropean:欧元计划终于起作用了。

  这种类型的转发必须避免。

  但是,如果表达清楚我们只是在简单地报道事实,我们可以合理地转发那些观点强烈的材料,就像引述报道内容一样。而介绍性的文字可以帮助受众分辨内容和观点。

  例子:

  1. 琼斯正在谴责史密斯在教育上的做法。RT@jonescampaign:史密斯此举会毁坏我们的学校。

  2. 欧洲大报赞许欧元计划。RT@dailyeuropean:欧元计划终于起作用了。

  即使你在自己的推特介绍中表明个人言论不代表美联社,你也必须遵守这些守则。许多浏览你推特和转发的人根本不会看你的个人介绍。

  采编人员应该避免转发谣言。但是,只要避免重复那些有问题的报道,就可以回应那些评论,以便寻求进一步的信息。

  当一个新闻人物在社交网络上发表重要新闻的时候,看到此消息的采编人员应报告给相关的美联社采编部,并询问可否做相关报道。如果此新闻人物的推特账户是实名认证的话,员工随后便可转发或分享原帖文。下面详细概述了针对不同账户的策略和最佳方案。

  在个人网站、博客和社交网络上展示美联社作品

  美联社采编人员可能希望在个人网站和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报道。一旦作品经美联社发布后,采编人员便可发表自己文字新闻、相片、视频或互动材料的摘要。材料上必须标明内容来自美联社。

  当采编人员在社交网站或其他分享内容的网站推广自己的作品时,必须给出链接,而不是直接上传内容。

  美联社采编人员发表的非美联社内容,例如个人照片、视频及文章,可以分享在个人网站、博客和社交网络上。所有发帖必须符合《美联社新闻价值和准则》和《美联社社交媒体守则》,包括个人对具有争议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在有敌对情绪或敏感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决定在网上发表个人观点时,应该注意安全问题,同时注意其对美联社获取新闻能力的影响。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