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欧经贸关系需相互妥协务实推进
当地时间27日,中欧贸易投资政策对话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据悉,中欧将就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磋商。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在即,此轮对话将迎来何种契机?中国与瑞士、德国的经贸合作,能否为中欧全面合作带来积极的示范效应?在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将如何发展中欧经贸关系?
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此番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领域的贸易摩擦已经不再是中欧相关产业间的交锋,而上升为涉及更多领域、更多层面的博弈。如何避免贸易战,达到互利共赢,需要双方坐下来“好好谈”。
双方或达成一定妥协
专家认为,中欧经贸关系有两张“面孔”。
对于欧盟展现出的强硬贸易保护主义姿态,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欧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安表示,欧洲人非常务实,正是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欧盟姿态强硬,欲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欧委会还破天荒首次主动提出对中国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双反调查,因为欧盟认为中国对欧洲市场存在某种程度的依赖,可以借此迫使中国在中欧经贸方面做出较大让步。另一方面,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指出,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之下,还应该看到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还存在另一面:相互依存度在不断加深。以德国为例,201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611.3亿美元,是两国1972年建交时的580倍,相当于中欧贸易总额的29.5%。“中欧双方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采取单方面的措施来应对,因此需要坐下来好好谈。”
对于此轮磋商的前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示,中欧贸易摩擦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解决,双方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弥合分歧。但也要看到,中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也意味着,双方存有互相“妥协”的空间。“从欧委会此前的一系列行为来看,恐怕不能排除短期对中国惩罚性措施的出台。但也不太可能完全谈崩,或会有某种形式的妥协。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可能出台的惩罚性关税措施的持续时间和具体力度。”丁纯说。
张永安则认为,中欧双方有望通过这次谈判,将中欧经贸关系磋商纳入机制化轨道。“中欧将在谈判中试探对方底线,但是不会让这次贸易摩擦的紧张程度上升,毕竟贸易战打起来双方损失都很大,欧方损失可能更大。”
重视“大国”平衡“小国”
中国将如何发展中欧经贸关系?
专家普遍认为,需要重视“示范效应”。欧盟贸易保护与中瑞、中德当前良好的经贸合作态势格格不入。
丁纯认为,中德之间的务实合作,走在中国与其他西方大国关系的前列,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徐明棋指出,这种“引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国领导人之间互访和接触频度最高,二是中德经贸合作成果最为显著。张永安也指出,深化中瑞合作是重大利好,对发展中欧关系非常重要。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第一站选择的并非是欧盟国家,而是瑞士。中国与瑞士宣布签署关于结束自贸区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向欧盟宣示坚持经贸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有益模式。
在注重与德国等欧洲大国发展建设性关系的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也需要注重欧盟内的“小国”影响。
“德国对欧盟有重要影响,但它不能代表整个欧洲。许多小国在欧盟政策制定方面也有很大话语权。欧盟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国在欧盟国家交往时应具有层次感和平衡性。”徐明棋说,有些国家跟中国贸易不是很紧密,在很多产品上与中国的竞争比较强烈,相应地在贸易保护方面的诉求就会比较大。中国应继续积极加强与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新欧洲”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注意适时、合理地回应对方的提议与需求。
徐明棋强调,中国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有合理预期:中国企业向外竞争的集中度应予以合理控制,对市场的开拓要有长远的战略。“蜂拥而入”既不利于市场的发展也会引起所在国的保护主义情绪反弹。对此,丁纯指出,还需要注意培育国内新兴行业的市场需求,比如光伏产业。张永安则指出,中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政府也应当成为企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的主心骨和坚强后盾,依据法律为面临外国不公正制裁措施的企业出面交涉。(记者 吴宇桢 陈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