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鲁哈尼别高兴太早 和谐表象下藏利益博弈
新总统,新形象,新契机,新希望。大选后的伊朗让西方世界看向它的目光中多了些期许。
在伊朗民众强烈的求变期望中,“反美斗士”内贾德离场,代表温和改革声音的鲁哈尼亮相。
西方国家向鲁哈尼送上的祝贺声中似乎难以压抑一丝兴奋之意。《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指出,鲁哈尼当选是拜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的严厉制裁所赐。这或许反映了许多人的想法。
鲁哈尼也很配合地积极表态:愿展现更大透明度;愿与美国缓解紧张关系;愿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举行核谈判。一派和谐景象。
只是,这样的和谐表象之下依然是不曾停息的利益博弈。
内贾德选择了“以斗争求和平”。正如专家指出的,内贾德坚信,伊核问题不过是美国遏制和削弱伊朗的借口和手段。所以,他一身硬气,在伊核问题上寸步不让。
明显表露愿改善与西方关系的鲁哈尼则让西方国家有了一丝春风拂面的感觉。不过,西方的乐观充其量也只能是谨慎的乐观。
美国《外交政策》近日刊发的一篇文章从鲁哈尼2004年发表过的一篇演讲入手,分析了鲁哈尼对伊朗核计划的态度:一方面,伊朗应当通过外交渠道更加直接地接触西方国家;另一方面,伊朗通过谈判拖延西方的同时私底下发展核计划这一战略总体上对伊朗比较有利。换句话说,就是创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争取时间和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熟悉伊核计划,并愿意改善与西方关系的新任伊朗总统究竟想要什么?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
温和当然不代表没底线。鲁哈尼的温和表态中就直白地表明了伊朗的底线:不得干涉伊朗内务,并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他也明确表示,不会支持叫停伊朗铀浓缩计划。
内贾德也好,鲁哈尼也好,强硬也罢,温和也罢,其最终目的都离不开最大限度地维护伊朗的国家利益。
其实,大家或许都明白,伊核问题绝不是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真正矛盾所在。鲁哈尼的到来的确可能意味着伊核谈判迎来新契机,不过,同时也意味着世界将看到更多花样的外交手腕和利益博弈。(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