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钓鱼岛“争议”日方解读 双方需外交智慧

2013年07月04日 08: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7月4日发表文章《钓鱼岛“争议”的日方解读》,文章内容如下:

  6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NICO动画举办的党首讨论会上,针对为何至今都没有就钓鱼岛问题对华开展首脑会谈的提问,回答称“因为在这一问题上,中方声称若不接受一定的条件就不举行首脑会谈”,强调“为了首脑会谈而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是错误的”、“我们一直在和中方强调附带条件的做法是错误的。若真存在那样的课题的话,也应该见面谈。”

  安倍晋三的这番表态,无疑意味着他不会为了赢得中日首脑会谈机会而轻易地对华让步,而发言中所谓的中方提出的“一定的条件”究竟是指什么,安倍并未明示,日本媒体也基本上都没有做进一步的解读。但单从近期的一些蛛丝马迹中,就不难找到答案。

  第一处蛛丝马迹,便是日本原首相鸠山由纪夫赴清华大学的演讲,以及他在启程前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的发言。这些举止言行,让其不折不扣地再次成为了身处风口浪尖的“焦点人物”。只是,中日两国的舆论反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中国方面视其为是“日本理性政治家的良心话”,而日媒则几乎是一致地痛批,官房长官菅义伟也毫不掩饰愤怒地表态称“无法容忍”、“永田町很气愤”。

  其实,鸠山由纪夫究竟讲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媒体在传递时显然存在信息或语感上的肢解、误读,有些是在“为我方所用”心态下的故意曲解或夸大解读,有些则纯粹是日文在翻译成中文时的词不达意,语感上极微妙的不对称都有可能造成“驴唇不对马嘴”。

  我个人觉得,鸠山由纪夫讲了那么多,其实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无非就是“日本应承认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他对中方以《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为依据的说辞表达“理解”也好,认为“有一定道理”也好,无非就是为了说明“钓鱼岛存在争议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实际上,媒体对此完全没必要太过骚动,因为鸠山由纪夫并非第一次做次发言。比如,他去年10月27日在北海道演讲时就公开表示,“不管怎么说‘不存在领土争议’,都只会让日本在世界各国面前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应该将其作为领土问题进行讨论,并坚持日本的主权。”他3月份在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时也表示,“认为不存在领土争端或没有争议的这种说法,只会使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我认为,日本应该承认有领土争议,在此之上再考虑采取何种解决方案。一味地强势主张不存在领土争议,也没有谈判余地的方式,将会使中日双方的对立更趋严重,结果更难解开死结,对日中双方均无利益。”

  第二处蛛丝马迹,便是在7月1日开始的东盟(ASEAN)文莱会议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将与韩国外长尹炳士将举行正式会谈,这是安倍上台以来的首次日韩外长会谈。但中日外长是否会举办会谈尚未确定,即使达成合意,也将只能以非正式的“站着聊天”的形式短暂接触。据日本方面披露,无法实现正式会谈的原因是“中方坚称日本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是会谈前提条件,不承认则不会谈”。而众所周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不承认存在领土主权争议。

  根据这两处蛛丝马迹,便不难推测,安倍在党首讨论会上涉及的中方提出的“一定的条件”,恐怕是指或至少包括了“日本应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这一条件。那么,在这一问题上,日本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呢?日本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官僚主导”,而非“政治家主导”,对外交政策起决定意义的无疑是外务省官僚群体。在与熟悉日本外务省政策的某知名日媒国际部负责人A先生聚餐之际,笔者顺便就此问题请教了其看法。

  问:“日本方面为何不肯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呢?”

  A先生:“外务省官僚对待钓鱼岛问题和对待竹岛(注:韩国称‘独岛’)问题的态度存在微妙的不同。如果将这两个问题都提至国际法庭进行裁决,日本方面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和资料,在竹岛问题上并不能保证100%打赢,赢的可能性恐怕只有5-6成,但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完全可以保证100%打赢,若中国觉得掌握的证据资料比日本更充分确凿的话,完全可以上诉至国际法庭,但中国一直拒绝国际裁决。在这样的前提下,让日本承认存在主权争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但是,一方面称不存在争议,一方面却禁止国民登陆、并对在岛上修建灯塔、渔船避难港等设施设置严格的限制,这难道不矛盾吗?”

  A先生:“日本文化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即经常将自我分为‘表我’和‘里我’,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建前’和‘本音’这一相对的概念,‘建前’是表面的,而‘本音’则指向表面背后的实质。在钓鱼岛问题上也不例外,从表面上看,日本在外交公开表态上始终都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与中国在外交立场、外交表态上时常多变不同的是,日本很重视外交政策的一贯性,并且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日本今后转换态度、公开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的可能性极小。但从实质的心理层面来看,日本显然顾及了中方的主张、考虑到了中方的感受,因此采取了禁止国民登陆、严禁修建设施等措施。稍加比较便知,这与韩国、俄罗斯的做法很不一样,韩国和俄罗斯分别在竹岛、北方四岛问题(注: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上,远比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强硬得多。这恐怕也是日本‘配虑文化’(注:考虑对方、他人感受的文化)的一种表现吧。实际上,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也是出于对中方立场的顾虑,如果让石原慎太郎那样的对华强硬派买去,钓鱼岛问题就很可能陷入失控局面,因此才迫不得已以国家的名义购入,或许是‘国有化’这个词在语感上不恰当,招致了中国如此强烈的反对,外务省其实至今都很委屈地觉得中国方面没能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如果中国方面、尤其是中国军方继续发出强硬信号的话,日本国内强硬派呼吁反省和抛弃‘配虑外交’的声音就会更为强烈。最终将是对谁都不利的两败结局。”

  问:“目前中国方面的态度是不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就不交涉,如果这一态度坚持不变的话,中日关系将如何破局?”

  A先生:“如果中方坚持态度不变的话,恐怕唯一的方法就是双方都要充分发挥外交智慧,寻找到一种双方都易接受的妥当的类似表达,而不是拘泥于非得用‘承认’或‘不承认’这样直白的、非妥协的表述,在中日建交时,以及建交以来的40年间,在棘手难题上并不缺乏这样的灵活外交。中日双方在很多方面都是荣损与共、共同利益还有很多,相信这次也能拿出充足的智慧。”

  在《论语》中有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显然,中日两国彼此之间都不缺食,不缺兵,独缺信,独缺互信,探究中日两国万般摩擦与冲突的根源,概莫如是。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