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选后日本外交:绕不过中美“两道坎”
参议院大选后,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日本的外交将往何处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参院选举胜利后,安倍政权的执政基础基本稳固,但长期执政并不意味着安倍今后就能顺利、稳定地执政。在一系列外交课题的挑战面前,安倍所面临的压力恐怕不会比选前小,“如何与中美两个大国相处是绕不过去的课题”。
杨伯江认为,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下借机壮大自己,是日本外交今后的基本走向,因此,日美同盟将会继续得到强化。然而,安倍的政治主张决定了他有一定离美倾向,其执政思路也有可能引发或者加剧与美国的矛盾。在安保方面,尽管美日保守派精英都同意加强日本防卫力量,但美国要求日本配合美国的战略考量,日本则从日本的角度出发有自身诉求。“今年的防卫白皮书首次提出要加强自主的防卫力量,显示出日本更注重谋求自身实力提升的意图。这未必是美国乐于见到的。”杨伯江表示,“此外,日本频频挑战历史问题也会招致美国的不快。”作为一个右倾政治家的代表,与小泉相比,安倍的右倾保守思想更成体系,要求独立于美国的政治诉求更为强烈,因此动辄在历史问题上妄言以期摆脱战后体制。然而在美国国内,二战退伍老兵及保护妇女权益人士均有一定的声音,日本对太平洋战争等二战历史的歪曲显然会引发这一部分群体的抗议。
在中日关系方面,安倍会否调整对华强硬的外交政策取向,中日关系是否存在改善的空间?杨伯江认为,总体而言,日本保守民族主义化趋势会进一步加强,这将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带来困难。但在日方有所调整的前提之下,中日关系仍有改善的空间:通过强化中日关系的正面部分来冲淡钓鱼岛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是强化中日经济合作。”他指出,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利益仍然是日本在华的主要利益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存量很大,介入程度很高。尤其在当前安倍力推“安倍经济学”的背景下,杨伯江强调指出,“安倍经济学”政策本身是“以牺牲明天的发展利益来换取今天的政治利益”,“亮丽”的统计数据背后存在泡沫风险,具有不可持续性。展望未来,安倍经济学可能面临更多利空消息。比如,明年4月日本政府将正式实施消费税增税政策,将消费税从5%提高至8%,民众提前购买大宗消费品造成GDP数据短期表现强劲的泡沫很可能将随之破裂,届时将对内需造成重大打击。再者,明年年中美国或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是日本主要的市场之一,影响不可小觑。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市场对于日本而言意义重大,中日政治僵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明显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杨伯江指出,作为第二次出任首相的安倍来说,应充分吸取前一任期的两大教训:第一,“重政治、轻经济”并不符合日本当前的实际利益。再者,面临诸多课题之时,战线拉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将会“逐二兔而不得其一”。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