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开展“地球仪外交” 暗中“牵制中国”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将通过此次东南亚之行展开合作,切实建立依靠法律而非实力的秩序。”安倍25日上午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前这样强调此行的“任务”。当天下午,他首先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进行会谈。美国《环球邮报》称,对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3国为期3天的访问,是安倍加强与日本有着共同的民主、市场经济价值观理念国家关系的继续,这一外交举动被广泛视为旨在遏制中国。日本《每日新闻》说,安倍还将在新加坡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会谈,就日美同盟关系的进一步协调交换意见。这也是安倍今年1月访问越南、泰国和印尼,5月访问缅甸之后第三次到东南亚这一日本外交的“重要腹地”。
日本《产经新闻》25日说,参议院选举胜利大大推动了安倍内阁政策的实施进程,安倍再次启动自己“得意擅长的外交行动”,开展雄心勃勃的“地球仪外交”。安倍此前表示,他领导下的日本将采取“俯瞰地球仪的多角度战略外交”,基本点是日本的国家利益。在访问东南亚之后,安倍还将在8月下旬访问中东四国,除了能源外交,在中东和平问题上显示日本“存在感”也是重要议程。为响应首相的“地球仪外交”,内阁多名大臣也将纷纷出国访问。
安倍降低“包围中国”的调门与“现实所迫”不无关系,因为除了菲律宾,大部分东盟国家对此并不支持。新加坡《新海峡时报》25日在报道中称,安倍四处寻找一切可能的盟友,但日本当务之急是停滞的经济,如果经济不能复苏,日本就没有希望与迅速发展的中国海军竞争,更不要说对抗。安倍必须克制民族主义倾向,这种言论只能触怒美国和其他朋友。印尼《雅加达邮报》称,追求安全野心将牺牲安倍经济学,因此应当抵制。中日关系波动将对亚洲合作产生负面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政策,但亚洲国家也应清楚地告诉东京:紧张不受欢迎。
东南亚显然更希望日本在经贸领域给东盟带来更多“实惠”而非政治上的“麻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者李明江25日对《环球时报》说,日本意图借此牵制、孤立、包围中国的条件并不成立,因为东盟国家希望和每一个区域内大国发展关系。如果日本抱着“孤立、包围”中国的政治目的,东南亚国家不会欢迎日本,因为这意味着将东盟置于在中日两国之间选边站的危险境地,不符合东盟国家的利益。而且,日本自身也清楚借东南亚包围中国的想法并不现实,美国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日本更没有这个实力。日本更多是要与中国在东南亚展开竞争,争夺区域内影响力。
英国《金融时报》24日评论称,日本有些人希望政府采取更强硬的外交政策,而安倍必须抵御这样一种诱惑:做出一些将激怒邻国的举动、以提高支持率。日本的力量来自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活力、它的创新能力、企业、员工和消费者,而不是来源于火药味更浓的外交姿态。
“这是前所未有的特异行动,(我们)将关注今后的事态发展。”安倍25日离开东京前留下的这句话被国际媒体广泛关注,它所针对的是中国军方一架预警机24日“首次飞经冲绳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一事。美联社25日以“中日岛争紧张局势再起”为题称,东京周四对中国海军在争议岛屿附近活动、中国军机飞到日本领空附近表达关切。日本防卫省25日称,中国海军5艘舰艇当天穿过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海域,这5艘舰艇本月还穿过对马海峡和宗谷海峡。这是中国舰艇首次绕日本列岛航行一周。
针对日本的渲染,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5日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训练,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在西太平洋相关海域和海峡,各国均享有自由航行和飞越的权利。中方今后还将继续在西太海域进行远海训练,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客观理性看待。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对中国的正当训练反应敏感,说明日本在战略上对中国的定位出了问题,把中国当成主要军事竞争对手。另外日本也在为修改防卫大纲,未来突破和平宪法制造舆论环境。
炒作“中国威胁”的同时,日本自己则不断进行军事突破。《读卖新闻》25日称,日本新修改防卫大纲的“中期报告”将于26日正式对外公布,据了解其中提到,为了“阻止中国军队向海洋扩张”,将增强自卫队以“离岛防御”为目标的“水陆两用机能”,在自卫队内部设立具有海军陆战队性质的特殊部队。
路透社25日称,日本近期更新防卫政策或将考虑建立发动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能力,这是日本远离和平宪法规定限制的最新步骤。这项建议几乎肯定会在中国拉响警报。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道下德成说:“建立先发制人攻击能力将根本改变我们的防卫政策,这是一种哲学理念上的变革。”不过,要建立起这种能力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专家强调,日本防务政策变化是渐进性的,而不是一下子改变日本的防务战略。麻省理工学院日本研究主管萨缪尔斯表示:“这是日本一步步远离宪法第九条最严格解释过程的一部分。”
【环球时报驻泰国、日本、韩国特派特约记者韩硕李珍王刚环球时报记者马俊卢昊魏辉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