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安倍未认识到对华政策错误 难有政策转弯
原题:安倍胜选后的中日关系
7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揭晓,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参议院242席中占据135席,稳过半数,同时控制众参两院。由于2016年夏才会进行下一届参议院选举,而本届众议院将在2016年底任期届满,安倍政权终于站稳了脚跟。外界普遍认为,自、公执政联盟会配合2016年夏的参议院选举而提前解散众议院,以实现两院同日选举,冲高得票率。也就是说,未来三年将没有国会选举,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同时安倍的身体条件许可,他至少还有三年的首相任期。而这意味着安倍将成为小泉之后任期最长的首相。其政策走向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
日本国内对安倍政权的未来前景,有着不同的预测。一种预测较为乐观,认为安倍会继续将重点置于经济问题,在外交、内政上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另一种则比较悲观,认为他在参议院选举前压抑“安倍特色”,胜选后将逐步强化其“脱战后体制”路线,在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行使、增强日本军力乃至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大打出手”。
安倍胜选后的中日关系到底会怎样,与安倍如何定位中日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中日关系之中,存在许多焦点问题,比如钓鱼岛问题、比如历史问题,如果安倍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处理中日关系,那么中日关系就会向改善的方向前进;如果安倍的目的是制造问题,那么中日关系将会维持目前的僵局,甚至会变得更加复杂难解。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安倍并没有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态度。在选后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针对中日关系,安倍还是那句话——“对话的大门永远敞开”。之后又强调“应相互敞开胸襟进行对话”,要求与中国举行首脑会谈、外长会谈。
这些都是安倍的表面文章,关键是安倍在中日关系上的真实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参议院选举之前,安倍特地去了一趟钓鱼岛附近的宫古岛和石垣岛,这是1972年美军将冲绳施政权交给日本以后,日本首相首次造访这两个岛屿。安倍视察了日本海上保安力量,并发表讲话称“不会考虑退让一步”。安倍的这一表态,不仅是选前的拉票行为,实际上也是向外界表明,参议院选举之后他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可以看得出来,他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意愿。
另外一个可以观察安倍对中日关系态度的,是他在选后急急忙忙出访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东盟是其“价值观外交”的最重要阵地,而他也自认“价值观外交”是针对中国的。特别是菲律宾,现在是东盟国家中跟日本最紧的国家。此次安倍访菲,据报道将确认向菲提供10艘巡逻船,增强菲律宾的海上警力,以牵制中国的海警力量。不用说,安倍是在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中日关系不仅由于钓鱼岛问题变得紧张,历史问题从来都是中日关系的焦点,而安倍的“脱战后体制”恰恰就是要否定既有的历史认识,走回头路。如果安倍走这条路的话,中日关系将会出现新的波折。
安倍很希望自己成为日本的“中兴之主”,而这种“中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还包括军力的扩张,让日本成为真正的军事大国。7月出台的《防卫白皮书》被日本媒体认为极具“安倍特色”,这份文件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并以此作为日本增强军力的依据,而年底将要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则是落实安倍“强军”路线的总纲领。在胜选后的记者会上,安倍明确宣布,下个月重新开始讨论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事宜。在突破宪法对于日本军力使用的限制方面,安倍已经急不可耐。抱着这样的态度,很难想象他会在中日关系上采取温和、灵活的姿态。
安倍的性格中有强烈的“自我欣赏”的一面,对自己的政策取向非常固执,不容易自己认识到错误。只有在压力之下,他才会有所收敛,说白了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点已经被多次证明。2007年3月1日安倍在国内信誓旦旦:就算美国通过了慰安妇问题的决议,也不会道歉。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同月26日安倍公开致歉,表示继承为慰安妇问题道歉的“河野谈话”的立场。今年上任伊始,安倍提出将发表“安倍谈话”,4月22日表示其内阁并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甚至称“侵略定义”尚不确定,这些发言不仅招致周边国家的痛批,也让美国火冒三丈,美国前驻日大使西法等对此表示批评,让安倍不得不服软,改口“在整体上继承村山谈话”。
在中日关系问题上,至少到现在,他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所以很难指望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过去采取的强硬政策来个大转弯。而只有中日关系恶化切切实实给他带来压力的时候,他才会去思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
曾经担任过自民党总裁的河野洋平近日告诫安倍,应该谦虚地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尊重对方国家的人权(指历史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算是任何漂亮的言辞,都无法改善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这些忠告,希望安倍能听进去。(霍建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