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光伏战在萝卜加大棒政策下“和解”落幕
上周,中欧就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安排,解决方案6日正式生效。这场历时一年,被称为中欧贸易史上金额最大的摩擦以“和解”落幕。“没有人愿意竖起壁垒反对自由贸易。”德国夫琅禾费太阳能研究所所长韦伯表示,“双方找到都能接受的方案令人欣慰”。爱尔兰副总理埃蒙·吉尔摩说,这是积极信号,为今后欧中弥合分歧、解决争端提供了范本。香港《商报》4日的文章说,这场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指挥并参与应对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得到“友好解决”,对中欧双方均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回声报》报道说,欧中之间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战似乎达成双赢结果,欧盟委员会8月2日批准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并允许和解协议在6日生效。欧盟官方公报和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弗雷德里克·樊尚表示,成员国无一否决此协议,且大多数成员国表示赞同。当初积极支持“双反”的最重要国家法国,在一份由贸易部长布里克签发的声明中表示,“和解协议会令欧洲光伏市场获得更好平衡”。文章说,法方之所以改变态度,和中国对欧洲葡萄酒提出反倾销威胁有关。
“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惩罚性关税已走到尽头。”德国财经网4日认为,“友好”的解决方案体现双方务实和灵活的态度,阻止了一起迫在眉睫的贸易战。德国光伏制造商协会称,“我们支持这个不必要的贸易争端的解决。”这对欧洲与中国贸易关系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倾销只会导致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延缓欧洲经济复苏。德国《明星》周刊称,协议是欧中关系前进的一个重要步骤。
“胡萝卜加大棒解决贸易争端。”香港《文汇报》4日评论说,此次光伏争端的谈判和解决过程中,中国显示出诚意、理性和智慧。首先,李克强总理在6月初欧盟反倾销制裁政策即将出台的关键时刻与欧委会主席通话,表达中方立场及严重关切,促使欧委会做出暂缓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令中欧获得宝贵的两个月谈判窗口期。而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在北京、布鲁塞尔两地展开密集谈判,在谈判拉锯战中“寸土必争”,最终达成价格承诺的安排。
伦敦大学经济研究学者门特尔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李克强早前访欧将德国和瑞士作为访问对象很有象征性。因为德国是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国家,而瑞士是非欧盟国家中最富裕的欧洲国家之一。李克强批评欧盟寻求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和电信器材采取反倾销措施,中方警告不容忽视。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欧中光伏最终能达成协议,是中国政府外交努力的成功体现。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关键时刻的斡旋作用。李克强在关键时刻的表态,逆转了欧盟和各国的一些杂念。实际上,中国有很多打击欧洲国家的筹码。
“光伏纠纷将欧盟的策略烧出大洞。”美国《华尔街日报》以此为题称,欧盟官员感到,欧洲方面与中国谈判的立场受到了打击。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比欧盟专员技高一招,这暴露出欧盟贸易政策的深层缺陷。
相反,在美国彭博社看来,中国政府的态度积极,是协议能迅速达成的关键,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在全球市场需求下滑现状和中国光伏产业低迷的现实面前,达成妥协对中方有利。法国电视二台评论称,中国政府愿意和解,是因为可借此对盲目发展、混乱无序的国内光伏产业加以整顿,走上升级自身产业、以更高档竞争击败美国生产商的道路。相较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坚决、反应迅速,欧盟各成员国自行其是、态度不一令人失望,评论预言“今后还会在中欧贸易中看到更多这样的场景”,这将“逐渐使欧洲共同经济政策瓦解”。
(记者 青木 杨明 纪双城 李渊 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