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问题反映日仍未就二战历史观达成共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靖国神社,一座非典型的日本神社。”曾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作家加藤嘉一13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日本总共约8.5万座神社,比便利店还多。但靖国神社中供奉的246万殉国者中九成左右是在二战期间死亡的军人与军属。神社的祭祀对象也包括将日本拖入战争的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加藤称,日本国民把二战称为“那场战争”,如今“那场战争”已经过去近68年,“靖国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并且连如何解决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途径与清晰的框架。这是涉及到生存在全球化时代的日本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灵魂与位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近年来,日本政治家对历史问题“失言”不断。这不是偶然。“失言”一方面反映日本社会对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表现出的战略警惕与被动焦虑,另一方面说明自二战结束至今,日本国民的历史观仍没达成一个整体共识。
英国《金融时报》12日引述一名与日本政府密切接触、生活在东京的西方人的话说,安倍政府“是1945年以来最民族主义的政府”,安倍圈子的一些人给人的印象是:二战唯一的错误之处就是日本败了。报道称,日本的这种观点不但会疏远中国,还将疏远日本的保护国——美国。香港《南华早报》13日刊文说,常言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在日本,情况相反。在那里,右翼施压,试图将该国过去的侵略从学校教科书和普通历史中抹掉,近年来,这种压力越来越大。该国二战的丑陋一面一直被淡化,受害者的声音遭到压制。
日本《朝日新闻》13日刊登社论提醒“靖国参拜——不要忘记政教分离”。《产经新闻》则称,日本首相一提修宪、政治家一参拜靖国神社,反对派马上就称“亚洲各国予以反对”,这是年年都有的模式,还有很多人断定“日本在亚洲将会孤立”,但实际上也就是中韩有怨言,其他国家都没有从政府级别上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防卫增强等进行谴责。文章称,亚洲总计超过40国,只有2 个国家反对日本。
日本媒体13日纷纷报道了安倍一天前的一番讲话,他称,“为了修改宪法,我一定加倍努力。这是我的历史使命”。共同社评论说,这是安倍就任首相以来,第一次用“历史使命”这样的强烈语气来表达对于修改宪法的决心。日本自民党“鸽派”代表性人物、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13日接受采访时称,没感到修宪的必要性。如果修宪、把自卫队改为国防军、修改防卫大纲并充实武装,就会成为促使周边各国修改防卫计划的缘由,使各国陷入无止境的军备竞赛。
“世界需要多久才能苏醒,认识到这个谎言——和平主义的日本满足于将只用于自保的军力?”美国《小号日报》8日刊文说,建于1954年的日本所谓的“自卫队”,包括了完整的、超现代化的海陆空部分,就其组织及其向海外投送军力的质量和效率而言,堪与其他任何世界强国匹敌,这直接违背了日本的战后宪法。日本悄悄建立了这样一支军队,保护其国家以及未来的帝国利益。日本精英在强调其军力的国防角色上十分谨慎,多是公开强调人道主义和维和作用,但这种态度正在迅速改变。【环球时报驻韩、美、日、法、德记者 王刚 萧达 李珍 杨明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崔杰通 汪析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