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不拜鬼改给祭祀费 安倍态度暧昧为哪般?
原题:8.15不拜鬼改给祭祀费 安倍态度暧昧为哪般?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以及在殖民地招募的士兵。当年日本投降时,靖国神社并未供奉二战战犯的牌位,直到1978年10月秋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在内的近2000名二战战犯牌位被秘密放置其中。
1980年8月15日,铃木善幸开始以首相身份前往靖国神社祭祀和参拜,也是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在内的近2000名二战战犯牌位被放入靖国神社后第一个前往参拜的时任日本首相,前后共参拜九次;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今年4月21日至23日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期间,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国家公安委员长兼“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古屋圭司分别参拜,创纪录的168名国会议员集体“拜鬼”....。.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要、国会议员罔顾民意、一意孤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不会在15日的“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但会以自民党党首的名义自费献上“玉串料”(祭祀费——本网注)。安倍晋三自上任以来,已经多次纵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甚至曾在去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表示,“对(首次)担任首相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非常痛悔”。一向被视为日本政坛右翼势力头目的安倍,在其领导的自民党占有参院多数议席、“一党独大”的情况下,此时抛出“不参拜但献祭祀费”的声音,又为何故?
日本政坛:参拜意见不一
作为争议较大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在是否于8月15日这个敏感日子里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上保持模糊的态度,直到今日(14日)方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参拜,但又表示将献上自己的一点心意——祭祀费。此前,安倍也多次暗示不会限制内阁成员以个人身份前往参拜。
安倍这个“班长”的“明哲保身”、左右逢迎的态度,带来的是日本内阁班子的一片混乱。据媒体分析,安倍内阁成员有3人可能届时会去参拜: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已明确表示15日将前往参拜;总务大臣新藤义孝、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兼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要去参拜,但暗示可能会去参拜。与此相反,至少已有10名成员表示不会前往参拜,譬如安倍晋三本人、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以及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等人。还有一些成员尚未做出表态。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则已提前参拜了靖国神社。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的态度十分强硬:“(日本)政府不会说阁僚应该去或者不应该去。也用不着告知他国。”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对周边国家的轻视。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其人的历史观——现年54岁的稻田朋美还是“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成员,系日本政坛极右翼分子,曾出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略的史实,反对给二战战犯定罪的东京审判结果。她甚至在2003年给侵华日军两名“百人斩”凶手的子女担任“名誉侵权案”律师,鼓吹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比赛“完全是虚构”。在安倍本人的允许下,稻田朋美得以前往参拜靖国神社。预计她将与自民党的政调会长高市早苗一同参拜。
与以上数人的强硬态度相反,日本自民党的执政盟友、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呼吁,日本政治家不要参拜供奉有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他指出,日本在过去屡屡发生因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外交问题,当前日本正试图改善与邻国的关系,需要“明智处理”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他在对媒体的发言中,提及了首相安倍。
日本民间:抗议集会不断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全日本佛教会理事长小林正道5日曾向安倍晋三递交请愿书,书中称,首相和内阁成员任何时候都是公职人员,根据“政教分离”的精神,不应参拜靖国神社。
5天后的晚上,300多名日本民间组织成员在东京千代田街头游行示威,反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示威者高呼,靖国神社是合祀二战甲级战犯的地方,“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象征,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等于是美化军国主义”。当天8名韩国遗属也参加了示威,他们的亲属在日本统治时期被强行征兵,死后也被集体供奉在靖国神社。从韩国赶赴东京参加示威的李熙子(音)老人说:“我父亲被强行送上战场上后死亡,作为子孙的我们后来才知道被祭祀在靖国神社....。.我们要求在名册中删除父亲的名字,但遭(日本)法庭和靖国神社拒绝。”
此后一天,44个日本民间组织组成的“解决日军慰安妇问题全国行动”在东京举行国际座谈会,敦促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并赔偿。二战时期的菲律宾慰安妇受害者也参加了座谈会,讲述二战时期日军的野蛮行径。这些组织还将于今日(14日)举行全日本范围内的集会,并呼吁联合国指定“日军慰安妇悼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