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普拉买包风波:“种族歧视”指控非天生正确

2013年08月19日 14: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美国电视脱口秀女王、黑人明星奥普拉·温弗里终于为她信口开河的“种族歧视”指责道歉了。这场舆论风暴始于奥普拉为宣传其将于8月16日上映的新片《白宫管家》(The Butler)而参加洛杉矶电视节目“今夜娱乐”。在这个电视采访中,她提到自己前不久在瑞士苏黎世期间到一家奢侈品店买手袋未成,声称自己当时希望店员将一只手袋从架子上拿下来给她看,但该店员却说,这只包太贵了她买不起,只是给她看一些较便宜的包,于是她便离开了这家店。由此,奥普拉断言瑞士的种族主义仍十分严重。

  在美欧“政治正确”氛围下,“种族歧视”堪称毁灭性的指控,数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名人因为一两句话涉及黑人被指为“种族歧视”而断送了整个事业。作为美国电视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知名度。这样一个美国大牌人物提出“种族歧视”指责,顺理成章地在瑞士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当事店铺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人肉”出来而沦为千夫所指,瑞士旅游局迅速在网上向奥普拉道歉,声称“我们感到很愤怒,这个人的行为令人震惊”;……然而,当事店主及店员的奋力反击扭转了这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公共关系危机。在8月12日出版的瑞士《星期日眺望》报上,37岁的意大利籍当事店员反驳了奥普拉对她的指责,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奥普拉由一位男士陪同来到商店,先问了那里是否有专为妇女服务的部门。奥普拉说,自己从未到过瑞士商店,先要浏览一下。后来,奥普拉指着货架最上层一只珍妮弗·安妮斯顿(JenniferAniston)牌包说要看一下。“我对她说,这只包有不同的大小以及质料。这些话我对客人都会说的。奥普拉指的那只包价值3.5万瑞士法郎,我对她说,这只包和我手中向她展示的一样,只不过比手中的这只贵很多。我很愿意拿更多的包给她看”。“我最后问奥普拉是否还要看那只架子上的包,但她没有回答。她在我们店里呆了总共不到5分钟,后来什么也没买就走了”。该店员说,两人之间很可能有误会。“我虽然能说英语,但很遗憾不是太好”。

  当事店主没有简简单单将引起这场风波的店员一赶了之,而是挺身而出大力维护自己的店员。她接受专访,指出其店员和奥普拉之间发生的事完全是一场误会,该店员虽然不认识奥普拉,但在接待她时并无任何不当之处,也没有因为种族原因而歧视奥普拉,这位店员唯一的错误是没有从货架上拿下那只包给奥普拉看。这种误会令人非常遗憾,但这位店员无可指责,也没有理由解雇她,自己愿意尽快与奥普拉当面谈话对质。店主犀利地指出,在此事中奥普拉有点过于敏感(alittleover-sensitive),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被马上认出来而有受怠慢之感。

  当事店主和店员的澄清与连续提问让奥普拉紧张起来,她8月12日晚便对此事吞吞吐吐表示歉意,当然,她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下台阶:自己只是想提一个例子而已,并不是想点名攻击,云云。

  奥普拉买包风波终将过去,但诸如此类层出不穷的时间却暴露出了一个大问题:事到如今,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黑人民权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走到反面,“种族歧视”指控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沦为一些黑人索取优惠特权乃至压迫他人的工具;与此同时他们却不肯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肯正视他们所要求的持续数十年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优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白人和其它少数族裔(特别是勤奋却缺乏政治能量的亚裔)的歧视、剥夺,甚至出现一些不肯依靠自我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肯正视自己对自己占多数社区破败因承担的责任的情况,……从美国到欧洲,这样的事情难道还少吗?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7月27日报道,创办于2002年的选秀类节目鼻祖“美国偶像”节目制作组遭到10位前黑人参赛者起诉种族歧视。但该节目在过去12季比赛中有4名黑人获得冠军,比例高达1/3,是黑人占美国人口比例(10%—12%)的近3倍;如果这也叫作“种族歧视”,那么要什么样的结果才能够不被这些黑人参赛者指为“种族歧视”?

  在奥普拉买包风波中,倘若不是遇到了一个敢于顶风而上维护自己雇员的好老板,当事店员的饭碗差点就被奥普拉信口开河的指控打碎;即便如此,当事店员也因为此事而经历了“很恐怖的一段时间”,那些遭遇类似冤屈却没有遇到有担当保护者的人呢?随着时间流逝,这类事情越来越多,在种族关系问题上怀疑西方媒体和黑人民权活动家“政治正确”天条的人也与日俱增,只不过有太多的怀疑者慑于政治压力不敢直言而已。美欧发生的这一切,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作者梅新育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