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爆炸揭印度海军软肋 治军松散屡犯低级错误(2)
依赖外援 可用潜艇捉襟见肘
很明显,潜艇爆炸事件在诸多方面打击了印度海军士气并暴露其软肋。
首先,“辛杜拉克沙克”号的爆炸加速了印度海军淘汰上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购买的基洛级潜艇速度,使得印度海军可以使用的潜艇力量愈发捉襟见肘。
据悉,由于“辛杜拉克沙克” 号受损极其严重,即便打捞起来后面临废弃的可能性极大,这样印度的潜艇部队就只有靠剩下的13艘常规潜艇,以及1艘从俄罗斯租借而来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更糟糕的是,由于印度开始淘汰废旧的俄罗斯“基洛”级潜艇与德国设计的209型潜艇,印度海军可用的潜艇仅剩下7至8艘,实力大大削弱。
不仅如此,印度海军的军舰和潜艇过分依赖外援,自我消化能力弱。以国产的航母“维克兰特”号为例,其实它是进口配件的大集合:其设计,是以20世纪80年代法国为印度设计的一艘航母为蓝本改进而来;雷达来自俄罗斯;动力系统是196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在印度生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需美方安装。在舰载飞机方面,“海鹞”战斗机和“海王”反潜直升机均由英国制造,而“ 米格-29”战斗机、“卡-28”及“卡-31”远程雷达预警直升机均由俄罗斯制造。
至于印度在建的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其原型实际上是苏联设计的“查理-1”级核潜艇,并且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建造的。虽号称自主建造护卫舰和驱逐舰,但即使是其国产化程度最高的“德里”级驱逐舰, 除了舰体是印度所造,舰上的其他设备都来自国外。
治军松散屡犯低级错误
潜艇爆炸事件还暴露出印度军队长期以来管理和训练方面随意性强,缺乏严明纪律和标准流程。印度虽然有世界上强大的军事实力,但素来以不严谨,在飞机船舰等武器操作和训练中出现问题,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随意性,这或许与印度人性格有关,但是这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和稳定性。
从印度空军战机经常在训练中失事坠毁,再到潜艇爆炸沉没出事,很多都是低级的失误。
“辛杜拉克沙克”号因疑似弹药爆炸引发事故,它虽然是1997年俄罗斯交付印度、几个月前刚从俄完成升级改造归队,但2008年曾在军事训练时撞上过路商船返厂维修,2010年在一次日常维护时又发生电池起火造成一死两烧伤,2010年6月,孟买港口,印度一艘“基洛”级潜艇径直撞上另一艘已停好的“基洛”级潜艇,而军方则以小事一桩解释,这种混乱的管理最终导致这一次致命的事故,相信给印度海军一个惨重的教训。
现代海洋战略权威、被誉为“海权之父”的美国海军专家马汉在一个世纪前提出“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统治了亚洲。”从尼赫鲁开始的印度政治家们一直奉行马汉的理论,发达强大的海军,试图把“印度洋变成内湖”, “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的沉没, 给印度海军敲响了警钟,印度要成为亚洲的海洋霸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