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萨达姆曾用化武肆虐两伊 为战争“翻盘”立大功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05日 13:06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萨达姆曾用化武肆虐两伊为战争“翻盘”立大功
伊朗军人佩戴防化装备
联合国专家在两伊边境搜集化学战证据

  原题:萨达姆曾用化武肆虐两伊

  叙利亚现政权的盟友伊朗,曾在两伊战争期间深受化学武器之害。而对当时的伊拉克来说,国际社会的默许,是其敢于一再无视国际公约的重要原因。

  近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叙利亚政府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为由,谋求对该国的阿萨德政权动武。化学武器的使用受到国际公约严格限制,但纵观中东地区的军事史,各国不仅积极研制、生产各种类型的毒剂,将其投入实战的先例同样为数不少。

  来自美国中情局的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两万余名伊朗士兵死于伊拉克发动的化学武器袭击,至少10万人致残,伊拉克国内的库尔德人此后也深受化学武器之害。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萨达姆·侯赛因当局的所作所为,国际社会并未施加太大压力。

  “穷人的原子弹”

  萨达姆之所以在1980年挑起两伊战争,很大程度上系得到华盛顿的支持。毕竟,宣扬“输出革命”的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最大地缘政治对手。然而,伊朗终归国力雄厚,随着战事长期化,德黑兰的“后劲”逐渐显现,伊朗军队亦攻入伊拉克境内。萨达姆发现,靠常规手段赢得胜利绝非易事,自然而然地,这位独裁者想到了“穷人的原子弹”——化学武器。

  1982年夏,10万伊朗军队兵分五路进攻伊拉克港城巴士拉,并依靠临时改造的车辆和民兵,以近乎自杀的方式,在密集的雷区中“趟”出一条通道。这种扫雷手段既不彻底又不安全,但由于伊朗缺少足够的扫雷设备,只能出此下策,也造成后续的革命卫队和正规军经常被地雷炸死。正是在这场战役中,伊拉克军队首次使用毒气,这种毒气并不在国际条约限制的范围之内,以催泪瓦斯为主,伊拉克在使用前也向伊朗方面发出了警告。不过,这种非常规武器的成功使用,助长了伊拉克在日后战事中广泛使用化学武器的胆量。

  敌人大兵压境,伊拉克高级官员对萨达姆的决定不敢违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对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也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985年3月11日,伊朗军队又一次向巴士拉发起猛攻。此时的德黑兰已意识到“人海战术”存在缺陷,开始尝试用常规手段遂行大规模战役,并将初出茅庐的革命卫队改造成常规武装部队。这一做法收效显著,一度依赖数量优势与对手拼命的革命卫队,运用精心设计的战术重创伊拉克守军,击毙1万至1.2万人,自身损失1.5万人,号称伊朗军队取得的最佳战损比。除了战损数据有所改观,伊朗还成功夺取了巴格达-巴士拉公路的控制权,一度将伊拉克一分为二。

  萨达姆闻讯极为恐慌,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失地,并进一步放开对化学武器的限制。同时,美国通过阿拉伯国家向伊拉克提供伊朗军事部署的卫星照片,帮助其排兵布阵。

  战况惨烈,萨达姆心有余悸

  即便如此,伊朗方面依旧气势如虹。1986年2月9日,伊朗集结近10万大军,以声东击西的策略,挥师战线东南部的法奥半岛。伊拉克人猝不及防,加之连绵的大雨使守军无法对蜂拥而至的伊朗士兵进行炮火压制,驰援巴士拉的机械化部队更是深陷泥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伊朗人在4小时之内抢占整个法奥半岛。此役,伊朗军队不仅成功将对手分割成若干支收尾不能相顾的孤军,并且通过占领狭长的法奥半岛,彻底封闭了伊拉克的出海口。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2月12日前后,巴格达组织了三次反攻,企图重新夺回法奥,经过一周血战,半岛仍在伊朗人手中。心急如焚的萨达姆召见心腹马希尔·阿比迪·阿尔-拉希德(Masher Abd al-Rashid)将军,命其接手伊拉克最精锐的部队——共和国卫队的指挥权,全权组织对法奥的反攻。2月24日,伊拉克第四次反扑法奥半岛,虽再次祭出化学武器,伊朗人的阵地还是岿然不动,不到两周,双方共阵亡了4万人。

  4年后,也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不久,萨达姆在巴格达会见美国驻伊大使阿普雷尔·格雷斯皮(April Glaspie)时,特别谈到了血腥的法奥战役:“作为一个国家的元首,看到1万人(伊朗损失3万人)在不到半个月里送命,真是一种折磨……”

  法奥屡攻不克,令伊拉克军队的士气极为低落,伊拉克复兴社会党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为了挽救危局,1986年5月中旬,伊拉克军队剑走偏锋,以化学武器开路,夺取了两伊边境中段伊朗一侧的小城迈赫兰(Mehran),萨达姆随即提出用迈赫兰与伊朗交换法奥半岛。然而,德黑兰根本没有理会对手提出的这一动议,并于7月初顺利收复了迈赫兰。此时,从将军到士兵,大部分伊朗人“信心爆棚”,认为对伊拉克的“最后一击”指日可待。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