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党争自毁形象 折射美式民主尴尬
眼下,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事件已持续半月。随着17日债务上限截止日期的临近,人们看到,习惯于“最后一刻协议”的华盛顿政客们还在激烈角力,借用政府停摆、国债违约、股市暴跌等警报声来营造危机效应,以便为各自党派谋取最大政治利益。债务上限与政府“停摆”被当成党争的工具。
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预算之争而关门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这种自毁形象式的政治秀为何屡演不绝?这反映出美式民主在新的大变革时代的尴尬。
新一轮风波,让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再度曝光于世界聚光灯下。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柯克加德指出,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利用公共债务上限频繁上演“政治边缘主义秀”的只有美国,而这一现象的成因与美国历经200多年的三权分立和国会两院制相关。当年创造这套制度的美国开国者们恐怕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这一制衡体制会成为美国重大决策效率的羁绊。
要知道,与建国时期相比,美国的政治生态有着巨大的差异,当年的理想主义已一再让步于现实主义。今天的美国,过于频繁的选举政治周期导致“选票主义”情绪至上,迫切的话题效应和眼球政治使得一些议员为了连任可以不计其他。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甚至将美式民主精辟地概括为“否决式民主”。
时代也发生巨大变化。表面上,此次美国驴象两党的博弈焦点是奥巴马医改和政府预算案,但从经济大背景上看,其核心障碍仍在于美国积重难返的债务危机。观察人士认为,近年来美国政治机制的不时失灵,恰逢金融危机之后,各种思潮碰撞、社会与经济问题凸显的时期。因此,某种程度上,驴象两党的激烈厮杀也反映出美国固化的政治机制对当今大变革时代的不适应。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美式民主的这种尴尬,令美式风波在世界经济中产生明显的危机传导效应,其全球外溢影响更令世人深为担忧。(记者蒋旭峰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