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者激烈交锋 钓鱼岛问题差异难以消除
为期两天的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27日在北京闭幕,论坛发表《北京共识》。“语言冲突”,英国广播公司(BBC)27日发文称,在中日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也在不甚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日本经济新闻》称,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会各方虽然达成“不应该发展成武力纷争”的共识,但是双方的意见差异却难以消除。
日本电视台称,本届论坛围绕安全保障,日中学者之间展开激烈争论。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26日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中日关系问题频发决非偶然,深层次原因是彼此认知和定位出了问题。改善两国关系,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当前尤其需要日方作出更大努力,解决好两个战略取向问题。他强调,如果日方轻视同中国等亚洲邻国的关系,这只会使日本的路越走越窄。我们希望日本真正将自己视作亚洲的一员,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关系,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建设性作用。对于这样的批评,日本显然有人听不进去。据《产经新闻》26日报道,在唐家璇离开后的专题讨论中,日本原防卫厅长官中谷元指责唐家璇的话“太肆无忌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还称,唐的发言“没有国际水准,尽管已成经济大国,但脑子里没有改革”。
类似的语言冲突也发生在与会的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海军少将杨毅身上。在26日下午的分论坛讨论中,日本前驻美国大使藤崎一郎对中国军费增长过快提出质疑。杨毅回应说,你们看到了量的变化,并没有看到比例。中国对军费的投入远远低于对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因为蛋糕大了,所以切一块也很大。杨毅还在讲话时,藤崎一郎突然插话说:“每个国家的军人都会这么讲。”引发现场一阵哄笑。杨毅少将则态度平和地接着说,中国的民生、教育、医疗保险都需要很多钱,包括现在治理污染的钱大于军备投入。
日本《朝日新闻》27日称,北京—东京论坛每年夏季在东京或北京轮流召开,但今年因为钓鱼岛、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延期到了10月。评论认为,在中日政府之间外交停滞不前的状态下,本届论坛旨在让“民间卡车”开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根深蒂固,难免出现激烈交锋的场面”。
来自中日两国的近千名政商界、学术界、媒体界及高校学生出席了论坛。作为论坛主办方,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27日共同发布《北京共识》,认为中日两国拥有诸多共同利益,两国必须永远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面对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存在的对立及由此产生的紧张局势,当务之急是两国政府及时展开对话和谈判,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并建立有助于避免偶发冲突、甚至军事冲突的危机管控机制和长效机制。(记者 蓝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