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事件令美国陷尴尬 学者称美不会就此罢手
近日多家国外媒体同时曝光,美国的安全部门对国外30多个国家的政要进行通讯监听,德国《明镜》周刊引述美国国家安全局文件指出,美国在全球约80个地点设有特殊情报搜集部,香港、北京、上海、成都、台北等亚洲城市榜上有名。
德媒还爆料,美国不仅监听了默克尔的手机,还将驻柏林使馆当作监听站,通过楼顶的神秘装置“白盒子”来监听德国政界通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美国政府并不打算道歉,美国总统奥巴马只是表示有些媒体扭曲了美国的行为,奥巴马说,美国正在评估收集情报的方式。
的确,美国与欧盟具有不一般的盟友关系。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挟二次大战胜利国的余威跃居世界第一强国而成为超级大国。然而美国虽很强大,但当世界存在着东西方两个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集团而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因为有盟友的鼎力支持才游刃有余周旋在世界之林。经过“9•11”事件的袭击,美国似乎获得了为国家安全可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都属于合理需要的借口。
但从更深的战略意图来说,随着世界范围冷战的结束,世界利益格局面临着重新布局和调整,于是乎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处处设防,连自己长期的盟友也在设防的范围之内。这让那些曾为美国的世界利益不惜两肋插刀的盟友突然之间感到不可接受而逐渐心寒。
欧盟主席范龙佩最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法国和德国希望在年底前,就监听一事与美国进行会谈,其他国家也可以参与这一会谈。在监听事件上,美国正面临国际社会强烈的批评,事实已经表明美国对盟友国家和友好政要所从事的间谍活动获取的一时一地的利益和各种情报信息带来的好处可能远远不如可能造成的国家伤害,这次事件有可能让美国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通讯手段在国内外设置窃听装置由来已久,曾经一再引发窃听事件,甚至一再引发政治风波。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为竞选总统不惜破坏游戏规则,闹得满城风雨,1972年6月,正当“水门闯入事件”爆发时,尼克松的声望奇迹般地达到了最高峰。为了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治•麦戈文,尼克松已不需要什么有用或无用的政治情报。此外,华盛顿任何一个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有用的政治情报可到总统候选人办事处去找。
然而,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争取连任委员会首席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还是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总部办公室进行窃听活动,结果当场被警方逮了个正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尼克松一方面下令掩盖事实,在幕后设法让联邦调查局停止调查此事,另一方面贿赂被捕者,要他们服罪并保持沉默,从而把这件事的真相暂时掩盖起来。11月7日,尼克松在竞选连任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
然而,真相是掩盖不住的,1973年3月,一名被告为了免于被判长期监禁,供认了有人对他施加政治压力,使他在审讯中作了伪证,于是掩盖真相的堤坝被一批批不断抖露出来的证据材料的狂流冲垮了。
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由司法部负责调查水门事件,参议院水门事件委员会决定把听证会用电视向全国公众转播,使水门事件在公众中激起了更大的政治波澜。最后迫于形势,尼克松总统在8月8日不得不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其丑闻已经载于史册。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只要一个国家有心实施窃听,有关窃听之类的技术并没有多高的门槛。所以窃听之类的事件,无关乎技术,主要在于执政观念。以至于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在10月24日为最近曝光的美国“窃听门”作辩解,称她本人也曾遭到过法国情报人员的监听。奥尔布赖特说:窃听普遍存在,不值得“惊讶”。“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我在联合国工作时,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过来跟我说“你为什么和那个人说这话?关于你希望在政府中增加女性的话题”。“我回应,你说什么?原来他们窃听了我的谈话。”
然而,法国或者其他国家即使真有什么窃听之类的事件,也并没有像美国窃听事件一样发酵,原因恐怕在于其他国家还没有像美国一样将窃听事件当做正常的国家行为,既要针对令他们值得怀疑的各类恐怖敌对对象,又要针对本国一般的普通公民,甚至还要针对自己的铁杆盟友。
此次事件会让美国感到十分尴尬,有望出任新司法部长的德国社民党成员奥珀曼在德国电视二台表示,人们通常认为德美是盟友,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目标。
通过这一监听事件,可以认为,这种说法只是一个“传说”。甚至连美国前驻德大使丹尼森也表示,“作为美国人,我感到难堪,美国监听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还让人家知道了。”但是我们仍可以想象,根据美国的一贯作风,今次美国窃听其铁杆盟友手机的事件,虽然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估计其还不会就此收手作罢。
因为美国就是这样的美国,它是不害怕什么丑闻的,这是我们在评价美国此次窃听事件时应当有的理性认识。(杨兴培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