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核问题各方努力争取达成初步协议 伊谋求双赢

2013年11月21日 09:5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为期3天的新一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对话会11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这是自今年10月中旬以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三轮对话会。各方均表示希望本轮会谈能取得实质进展,并达成相关协议。截至本报记者发稿,谈判仍在进行,尚未对外公布任何结果。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11月20日率团出席对话会。他强调,本轮对话会上,各方希望在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朗和平使用核能方面达成共识,取得积极成果。目前对话具有良好条件,各方亦有政治意愿。中方希望各方抓住历史机遇,展现更大政治智慧、更多诚意,相向而行,立场不能后退。李保东说,若要对话会取得成果,各方需共同努力,需展示更多灵活性。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本轮对话会取得积极成果。

  各方希望抓住机遇

  为促进本轮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关国家作出积极努力。

  在谈判前一天,英国首相卡梅伦与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这是10多年来英国首相与伊朗总统第一次进行电话交谈。唐宁街发言人称,卡梅伦和鲁哈尼表示要抓住11月20日谈判的机会。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对本轮谈判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只要双方带着良好的信念和政治意愿参与谈判,谈判就有望取得成功。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19日在答问时表示,目前正面临通过第一步谈判获得更多成果的历史性机会,这是美国要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普萨基说的“第一步”指的是,美方在此次谈判中强调要让伊朗停止核项目,能够为更长远的协议奠定基础。

  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教授哈姆尤·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僵局,伊核问题目前迎来了一定程度的转机,谈判双方都应作出一定的让步,为打破僵局创造有利的环境。目前来看,西方国家应该采取更多的积极措施来推动伊核谈判的进程,包括减轻对伊朗的制裁,向伊朗承诺不会对其采取军事手段等,以消除伊朗的后顾之忧,这样伊朗才有可能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美欲减缓对伊制裁

  在伊核问题谈判过程中,以色列不断向奥巴马政府施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称谈判将产生一个“糟糕的协议”。对于内塔尼亚胡的担忧,美国国务卿克里19日表示“非常尊重”。但克里称,与伊朗达成的协议并不会损害以色列的安全,“我的判断是,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增加以色列的危险,我们认为谈判将有助于达成一项更全面的协议”。克里表示,将在下周的感恩节后前往以色列,继续与内塔尼亚胡就伊核问题和巴以和谈进行讨论。

  此前,奥巴马曾呼吁美国国会不要增加对伊朗新的制裁,但国会并不买账。在19日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的会晤中,奥巴马未能说服参议院暂停对伊朗的制裁,以换取日内瓦谈判取得进展。6名共和党参议员19日当晚就起草了一份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的修正案,该修正案将打击伊朗现有的石油出口。不过,新草案最早要等到感恩节后才会被讨论。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18日强调,美国任何对伊朗的减缓制裁都将是“适度”且“可逆”的。

  美国的伊朗人团体也正尽全力加紧对美国国会游说。美籍伊朗人全国委员会政策主任贾贸尔·阿布迪告诉本报记者,美籍伊朗人全国委员会、伊朗裔美国人公共事务联盟等29个政治和宗教组织19日向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领导人发出公开信,敦促国会不要用新的制裁破坏以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契机。

  伊朗谋求双赢模式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报道,鲁哈尼20日表示,军事威胁不会影响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之间的对话,伊朗在谈判中谋求双赢模式。伊朗谋求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伊核谈判的成功对各国来说都有好处。伊朗将继续与世界进行“建设性的接触”,同时不会放弃国家权利,也不会在所确定的“红线”前后退。如果任何国家将解决方案强加于别国,谈判将无法取得成功,结果也无法持久。

  有分析认为,找到一个方案限制伊朗核项目的发展,向国际社会保证伊朗不会发展核武器,但不要求伊朗停止核活动,同时在短期内减缓对伊朗的制裁,让伊朗有为长期协议做出妥协的动力,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在鲁哈尼担任总统的有利背景下,通过此前各方的努力,眼下伊朗核问题的协议已接近达成,不应错过打破多年僵局的机会。只要双方能够达成初步协议,就有了全面解决伊核问题的良好开端,并为中东局势消除不安因素。(记者 刘 歌 杨 迅 李博雅)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