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美国对伊朗采取打压政策 期望能以压促变
“国际六国”与伊朗在11月20日举行的伊核问题谈判中签署一个“有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11月7日开始举行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尽管推迟了一天结束,但最终仍未能签署协议。事后,美伊虽互相指责对方阻碍谈判进程,但伊朗国内舆论则直接指责法国是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的“罪魁祸首”。目前,双方商定,11月20日在日内瓦继续进行下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
据报道,就在谈判接近成功的重要关口,法国外长出人意料地表示,法国不会接受“愚人游戏”,认为现有的协议草案并没有完全消除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担忧,同时要求伊朗作出更多让步,但遭到伊朗拒绝。尽管有西方媒体将法国的做法归咎于法国的“哗众取宠”和美欧的分歧,美国国务卿克里却极力袒护法国,称美法在伊核问题上没有分歧,双方立场是一致的,同时将谈判未果的责任推向了伊朗。现在看来,尽管未能在第二轮谈判中达成协议,但谈判的气氛是好的,双方都认为伊核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对下一轮谈判达成协议表示出乐观态度。
与前任内贾德在核问题和对美关系持强硬立场不同,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台后对外政策的重大变化就是努力争取缓解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同时致力于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伊核问题,以争取美国和西方国家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其理由是,首先,美欧对伊朗实施的严厉制裁已对伊朗经济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使伊朗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殃及伊朗民众的正常生活,严重制约了伊朗的发展。其次,大国情结。伊朗作为地区大国,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30多年里由于同美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伊朗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地区发挥作用都受到很大限制。鲁哈尼清楚地知道,伊朗无论是要实现它的大国梦,还是发挥地区国家的影响力,都离不开与美国改善关系。
作为伊朗前核问题谈判代表,鲁哈尼认为,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关系问题。美国因核问题制裁伊朗的关键因素并非是核问题本身,真正原因是长期敌对的美伊关系。如果伊美关系能够改善,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美国对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压力。因此,鲁哈尼把改善与美国关系和解决核问题视为“一个铜板的两面”,通过改善与美国关系来推动伊核问题的进展,而伊核问题的进展又会为美伊关系改善带来更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改善与伊朗关系一直是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过去近十年中,美国对伊朗一直采取打压政策,期望能以压促变。但是至今并没有使伊朗在核问题上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
在内贾德担任伊朗总统的时间里,伊朗在核研发领域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有明显的发展和重大突破。根据西方核问题专家评估,伊朗目前已有的核规模和掌握的核技术使伊朗已接近跨过能够制造核武器的门槛。今年是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的头年,他感到如果现在不能和鲁哈尼政府在核问题达成妥协,从而限制伊朗进一步核研发的能力,那么在他第二个任期内的某个时间,将可能面临不得不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局面,这样做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当前,美国要实施战略东移,国内的反战压力也很大,从奥巴马本身来讲,他不想使美国卷入一场新的规模更大的战争。但是如果不发动战争,美国可能面临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地区国家,这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带来不利影响。面临这样的两难困境,奥巴马认为最好是能够与伊朗达成临时性的协议,主要目的是限制伊朗进一步获得研发核武器的能力。
根据外电报道,法国在本轮谈判中似乎扮演了一个“搅局”者的角色,这其实并非完全在意料之外。
首先,法国一贯有大国情结,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全球,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经常采取一种有别于西方其他国家的政策,以显示作为大国的存在和独特作用。
其次,今年以来法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年初法国出兵马里,美国并不积极,使法国不满;8月,叙利亚化武事件发生后,法国高调准备对叙动手,但奥巴马之后“华丽转身”,把法国晒在一边,使奥朗德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陷入困境。
另外,美国推行战略东移,引起中东一些国家的不安,特别是在伊朗核问题上,包括以色列和海湾国家都不满意美国的做法,这被法国视为扩大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机会。通过采取一些比美国更加强硬的立场,法国可以赢得这些国家赞许,为进一步扩大与这些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和能源领域里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总之,法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不仅仅是从地区安全和伊朗核不扩散角度来考虑,而是反映出想借此来提升在中东地区地位和影响力以及着眼于在该地区的长远经济利益。当然,因伊核问题事关重大,双方如能达成一个协议也符合法国的战略利益。
综合来看,双方经过十几天的磋商后,“国际六国”与伊朗在下一轮伊核问题谈判中签署一个“有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李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