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铀成伊核会谈“红线” 中国充当“润滑剂” (2)
华黎明:中国在六国中间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中国既同美国有很好的关系,同伊朗也有很好的关系,所以当双方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美国和伊朗双方都会来找中国,所以中国实际上起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也起了一个能够使得和谈的势头能保持下去。
然而,伊核谈判之所以如此艰难,恰恰是因为润滑剂总是多不过障碍物,本周,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依然言辞强硬地说,法国不会允许伊朗掌握核武器。只要无法确认伊朗彻底放弃其核武计划,就要维持制裁措施。不过,华黎明认为,这种声音在目前伊核会谈的良好氛围下已经无足轻重了。
华黎明:就现在法国的地位和它的实力而言,我觉得法国的空间比较有限,所以在整个的美国的操作之下,法国最后它还会退让,包括以色列的态度最近也有变化。
外因只影响事物的发展,内因才起决定作用。而伊核会谈艰难的内因在于双方在浓缩铀问题上僵持不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22号也坦言,浓缩铀仍然是会谈中的难点。
普萨基:伊朗几十年来一直都在说,他们有权利进行铀浓缩,因此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这两个立场是否能够通过谈判,通过协议得以协调,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华黎明指出,双方讨价还价的点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伊朗停止浓缩铀,而伊朗希望拥有和平利用浓缩铀的权利。
华黎明:核心问题就是伊朗要把它的浓缩铀确实要减低到和平利用的范畴之内,西方应该在伊朗有了行动之后,适当的程度减轻对伊朗的制裁,就是双方达不成协议就在这个程度上,另外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伊朗一定要求六国承认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浓缩铀权利,最后这几天之所以谈不成可能在这个问题表达方面。
浓缩铀是双方不肯让步的“红线”。但没有影响伊核会谈达成初步协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虽然只是阶段性的过渡协议,但其打破了近十年的僵局,大大降低了军事冲突的可能,意义重大。
李绍先:这标志着伊朗将近10年的核僵局被突破了,那么打开了窗口以后,如果执行的顺利,它可以向下一个阶段过渡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会大大地缓解伊核问题带来的紧张气氛,伊核问题上引起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了。
取得初步成果值得庆贺,但是未来伊核谈判之路依然坎坷不断。李绍先认为,最终解决伊核又是一场硬仗。
李绍先:我认为伊核问题最终全面解决的障碍在美伊关系,美伊关系不突破,不可能解决。美伊关系要突破它得突破两点,一个是美伊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一个是美伊之间的资源问题,从现在的蛛丝马迹看,美国丝毫没有准备好要解放伊斯兰政权的伊朗,更没有准备好让伊斯兰政权伊朗,在中东这样一个重要地区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记者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