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六国达成核协议打破僵局 落实考验各方诚意(3)
协议落实考验各方诚意 彻底解决仍是巨大挑战
就六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分析普遍认为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中东稳定。但观察人士也指出,上述协议能否得到落实,考验着各方的诚意。同时,彻底解决伊核问题依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的评论指出,谈判的核心是寻求各方的真实目的,那些隐藏在微笑、握手和言语背后的目的。在核项目中探测伊朗的目的是考验其是否放弃了“通过武力威胁控制中东”的最终目标。
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指出,美国和伊朗的谈判代表都是有思想的外交家。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互相的不妥协,而是国内的极端势力。对于两个国家来说,迈出一步,就能极大提升和平,互相对过去的错误真诚而发自肺腑地道歉。
《今日美国》则报道称,伊核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奥巴马在任期内达成了看似最不可能、但是意义却最为丰富的外交胜利之一。
伊核问题大事记
自2003年以来,伊核会谈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24日核协议的达成,打破了伊朗核谈判长达十年的僵局。
1980年4月 美国与伊朗断交后,美国开始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借口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2月 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2003年12月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11月 法德英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伊朗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
2006年1月初 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6年2月4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把伊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
2006年7月31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
2006年 伊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后,美、英、法、俄、中与德国等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2008年7月以来 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先后在日内瓦、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莫斯科以及阿拉木图等地举行多轮对话。
2013年8月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朗政府频频释放温和信号,并在伊核问题上展示了务实和开放态度。
2013年11月24日 各方就伊朗核问题达成阶段性协议,该协议要求伊朗在6个月内冻结部分核项目,缩减核研发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