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卡罗琳·肯尼迪履新任务重 平衡中日面临挑战

2013年12月06日 18:1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视频:日本对肯尼迪之女任驻日大使表示欢迎  来源:中央电视台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近几年美国积极寻求战略重心东移,方式之一就是强化美日同盟。所以驻日大使选择的标准,就是现实利益

  本刊记者/苏洁

  成为美国驻日本大使,卡罗琳·肯尼迪在日本受到的礼遇非同一般。

  11月19日,到日本就任的第四天,卡罗琳前往日本皇宫递交国书。一路上,卡罗琳乘坐的仿古马车受到了日本民众史无前例的夹道欢迎。而在宫殿“松之间”向天皇递交了国书后,从来不与民间人士握手的日本天皇,也破例向她伸出了友谊之手。

  “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递交国书后,卡罗琳首次以美国驻日大使身份发表了一条推特,“能来到美丽的日本非常激动!我的大使生涯正式开始了”。消息以日英双语的形式发出,旁边是卡罗琳手捧鲜花的照片。

  第二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规格宴请了卡罗琳。安倍表示,希望以卡罗琳出任日本大使的契机,进一步巩固发展美日同盟。卡罗琳热情回应,“奥巴马总统对于美日同盟给予高度关注,能参与处理美日间的相关课题,备感荣幸”。

  “目前的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高速崛起,打破了原来的力量格局,这让美国感到威胁。所以近几年美国积极寻求战略重心东移,方式之一就是强化美日同盟。所以驻日大使选择的标准,就是现实利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新大使的日本渊源

  现年56岁的卡罗琳·肯尼迪来自声名显赫的肯尼迪家族。作为已故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唯一在世的女儿,背负着父辈巨大政治光环,她在被提名驻日大使之初,就让日本政界“受宠若惊”。 包括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内的日本政要早在4月初就表态欢迎。

  美国名流在日本向来很受欢迎,虽然卡罗琳·肯尼迪和日本没有直接渊源,但历史学家们指出,她的先辈们对日本的影响,要比很多美国人想象的多。

  事实上,卡罗琳的父亲约翰·肯尼迪在担任总统期间,曾在修复日美同盟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960年签署的美军驻冲绳基地永久化的条约,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1961年肯尼迪入主白宫时,美日同盟关系几乎崩塌。当年总统肯尼迪就是意外地任命了哈佛学者埃德温·赖肖尔为驻日大使,携其日裔夫人松方春前往东京,改善两国在二战之后作为占领者和被占领者的关系。第二年,他又派自己的弟弟、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访问日本。赖肖尔和罗伯特·肯尼迪,最终得以拯救两国关系——华盛顿和东京精英基于利害关系的军事联姻。

  然而,外交经验不足的卡罗琳,对日本的了解并未超出常人。根据媒体报道,卡罗琳与日本的唯一渊源是1986年结婚时选择去日本做蜜月旅行。

  然而,日本人似乎并不看重这位新任大使专业程度。“与外交和行政经验相比,卡罗琳与奥巴马的关系是日本更看重的。”一位日本政治分析人士表示。

  “(卡罗琳就任)将成为一大话题,也能加深日本国民对美国的亲近感。她能直接向奥巴马总统转达日本的立场。”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兴奋地表示。

  低调“试水”政坛

  卡罗琳·肯尼迪的确与奥巴马交情匪浅。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奥巴马和希拉里在竞争民主党内的初选名额。此时,一向行为低调、远离政治的卡罗琳·肯尼迪出人意料地选择为奥巴马呐喊助威。

  当年的1月27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卡罗琳的一篇专栏文章。文章中,卡罗琳将奥巴马与自己的父亲相提并论,称两人都拥有激励美国民众的魅力。

  此后,卡罗琳多次为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站台。过去数十年从未公开支持过任何一位总统候选人的她,表示在奥巴马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并确信奥巴马会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总统”。

  肯尼迪家族在美国巨大的号召力无疑为奥巴马竞选总统再添助力。之后,奥巴马还请卡罗琳加入自己阵营,担任副总统候选人遴选小组成员。

  四年后,在2012年奥巴马总统连任竞选中,卡罗琳更是担任奥巴马竞选阵营的联合主席。她在摇摆州新罕布什尔对奥巴马的力挺,甚至对奥巴马的支持率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

  也是从2008年开始,外界关于卡罗琳“试水”政坛的猜测渐起,而“担任教育部长”是当时外界普遍看好的结果之一。

  卡罗琳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拥有律师资格。但真正为她带来口碑的是教育领域。

  2001年“9·11事件”后,卡罗琳接受邀请,成为纽约市公立学校资金筹募会的劝募大使。当时,纽约公立学校面临严重的资金不足,平均每百名学生只能分到一台电脑,而图书馆每年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的购书经费也只有6美元。为了缓解压力,纽约市公立学校总负责人克兰向决策层提出,请卡罗琳出面帮忙,结果竟获得了全票通过。

  结果正如克兰所愿,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她的办公室就收到总额高达1.6亿美元的私人捐助,其中包括比尔·盖茨及夫人创办的基金会捐助的5100万美元。

  《纽约观察家》随即撰文,“凭着个人的魅力、聪明的头脑,以及家族在纽约人心里留下的美好印象,肯尼迪女士迅速赢得纽约的注意,为自己树立起令人尊敬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谁能对她的呼唤充耳不闻?”

  此后,卡罗琳一直担任纽约市公立学校基金会副主席。同时,她还是肯尼迪图书馆基金会主席、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法律辩护和教育基金的主席,以及美国芭蕾舞剧团名誉主席。

  尽管外界看好卡罗琳的政治前途,行事低调的她,却令人意外地退出了政坛。

  2009年1月,在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原本参与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竞争,并胜算很大的卡罗琳,忽然致电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表示自己已无意再继续参加联邦参议员的角逐。

  随后,卡罗琳通过她的公共关系公司发表声明:“我今天知会帕特森州长,出于个人原因,我退出竞争联邦参议员席位。”

  一名与她关系紧密的人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促使卡罗琳做此决定的原因是卡罗琳的叔叔爱德华·M·肯尼迪因脑癌病发入院。

  当年8月,卡罗琳的叔叔爱德华·M·肯尼迪在家中去世。此时,完成排兵布阵的奥巴马政府,已经没有卡罗琳合适的位置。

  绝佳的政治生涯起点

  4年后的9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全体同意了奥巴马对卡罗琳的提名。卡罗琳以美国驻日大使的身份高调开启了自己的政治职业生涯。

  日本媒体也表示乐观,《读卖新闻》评论,“肯尼迪的就任,将促进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等问题的尽快解决。”

  目前,作为困扰美日两国关系的最大难题,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的搬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尽管安倍政府对于将普天间机场搬到冲绳县态度积极,冲绳当地政府和民众却坚决反对。

  也许是为了表明解决问题的诚意,11月21日,正式进入角色的卡罗琳首先选择了访问驻日美军横田空军基地。根据日本NHK电视台的报道,卡罗琳与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举行了会谈,表示要解决驻日美军冲绳普天间基地的迁移问题等棘手问题,并透露会选择恰当的时机访问冲绳。

  与此同时,卡罗琳还传达了美国副总统拜登12月将访日的消息,并称“重要的时期即将到来”。对此,外界猜测卡罗琳将推动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就是否同意填海造地计划作出表态。

  11月25日,在结束了对横田军事基地的访问后,卡罗琳紧锣密鼓地造访了日本的地震灾区宫城县,了解了震后复兴状况。

  亲切的微笑,专注的态度,访问灾区的卡罗琳展现出了“并不业余”的外交风度。“卡罗琳的祖父做过驻英大使,姨妈做过驻爱尔兰大使,所以她是有外交天赋的。而且,对卡罗琳而言,驻日大使是绝佳的起点。从这里积累的经验,是她成为政治家的跳板。”一位曾担任肯尼迪顾问的前参议员对美国报纸表示。

  “在被奥巴马誉为‘导师’的爱德华·肯尼迪去世后,卡罗琳成为继承肯尼迪家族政治衣钵的最佳人选。如果能够在驻日大使的职位上有所建树,她将会在政坛有更大的发展。如今的美国,依然需要‘肯尼迪’的精神。”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大卫·勒赫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驻日大使的挑战

  对于卡罗琳应对这些复杂局面的能力,美国政界内部仍有不少怀疑的声音。今年8月,卡罗琳·肯尼迪将赴日就任的消息确定后,不少共和党人士批评奥巴马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毫无外交经验的人,是为了报答卡罗琳在奥巴马两度竞选总统期间的支持,“纯属政治报酬”。

  “我对让没有经验的人出任大使感到担忧。日本太过重要了。”共和党众院议员罗拉巴克表示,“美国的经济和安全保障的基础在于与日本的友好关系。”

  《洛杉矶时报》更是发表社论,认为在这个时机将不懂外交的卡罗琳派往盟国日本是论功行赏的“荒唐例子”。

  “缺乏外交经验的确是外界对卡罗琳·肯尼迪有较多质疑的部分。所以现在她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尽快熟悉目前的外交环境和业务,了解东亚局势和日本目前面临的局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除了美日之间外,美国还要考虑在中日之间的平衡。卡罗琳的另一个棘手挑战是,如何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巩固美国利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

  就在卡罗琳走马上任之际,中美日三国因“中国设防空识别区”的问题再起争议。

  “美国的矛盾在于,作为日本的盟国,它需要在日本遇到麻烦时介入;但同时,美国也深知中日发生冲突,不符合美国利益。如何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把矛盾激化,也是驻日大使面临的挑战。”曲星说。 ★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