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昭惠:日本首相家中的“反对派”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7日刊登题为《日本第一夫人不畏批评政府政策》的报道称,在去年两次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阁中鲜有对手。他最为人熟知的批评家在东京一处破败商业区的后街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居酒屋,名叫“UZU”(漩涡)
这家居酒屋51岁的老板娘这样解释自己反对安倍自由贸易条约的理由:“我不希望人们把农产品也当工业产品一样对待”——该条约的目标是让日本农民参与国际化竞争。在这个只有20多个座位的居酒屋里,老板娘为客人们盛上的是首相自家农场种植的“昭惠米”。
报道称,在不经营居酒屋的时候,安倍昭惠便履行着自己日本第一夫人的官方职责,会见各国显要,颁发各类奖项等等。但是这位心直口快的第一夫人丝毫无惧对自己丈夫的政策提出诚实的——常常是批评的——意见。例如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安倍晋三曾坚决支持建设核能,而安倍昭惠则在讲话中表示自己是“家中的反对派”。
安倍昭惠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谈时说:“现在无法确保不会再次发生事故。”这也是她自丈夫重掌政权近一年来首次接受外国媒体采访。身为“脸谱”网站达人,安倍昭惠常常发布自己的日常活动信息,其中一次她便上传了自己在福岛疏散区拍摄的一张牛尸体的照片。
报道指出,尽管安倍夫人似乎对安倍先生的政治决策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安倍夫人却激怒了一部分支持者,也树敌不少。有些日本媒体说她是安倍的包袱,有些则说她是推高安倍支持率的秘密武器。
第一夫人的反核言论令一名反对派议员批评安倍甚至未能在自己的小团体中形成统一意见。这名反对派议员在议会举着安倍夫人和前任首相、安倍晋三导师小泉纯一郎照片的牌子——小泉纯一郎不久前也抨击了政府的核能政策。安倍莞尔道:“我必须承认这两位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我们作为政府必须保证稳定的能源供应”。
安倍晋三的“减震器”
报道称,由于日韩关系交恶,安倍晋三受到韩国领导人冷遇,而安倍昭惠则在“脸谱”网站上传了自己搅拌一大碗石锅拌饭的照片,这是9月份和韩国代表一起庆祝韩国节日时拍下的。尽管有成百上千条评论批评她“向韩国人献媚”、“有损日本国格”等,但这张照片也收获了2000多个“赞”,并且得到了韩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褒奖。
就在美国副总统拜登4日访日时敦促安倍加强与韩国关系时,安倍夫人参加了一个陈列着日韩儿童画作的艺术展。她说:“让孩子们通过绘画互相了解非常重要。我相信孩子们将构筑日韩关系的未来。”
报道指出,安倍夫人也帮助丈夫打造亲民形象。她与公众分享着安倍私人生活的点滴。有的照片中,安倍早上刚刚起床,头发散乱,睡眼惺忪;有的照片中,安倍深夜穿着睡衣在吃冰棍。其中一张照片上,安倍拿着筷子喂食他们夫妇养的小型达克斯猎狗“罗伊”(安倍夫妇没有孩子),有人批评安倍握筷方法不对、有辱日本文化后,安倍的粉丝联合起来为他们进行辩护。
政治学家五井几雄如此分析安倍昭惠的影响力:“安倍昭惠发挥着减震器的作用。”五井指出,安倍晋三面临着保守派寻求强硬外交政策的压力,同时还有自由派人士批评他太过强硬,“安倍昭惠的评论可以避免安倍晋三的形象过于极端”。
从未想过做女强人
报道称,安倍昭惠的直率表态部分反映了日本政治家庭惊人的自由和随意。安倍昭惠并不是第一个掀起风潮的日本第一夫人。鸠山幸在其夫2009年就任首相前一年,出书描述自己被外星人绑架的经历,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另一位前首相夫人菅伸子则出版了《如果你是首相,能改变些什么?》一书,矛头直指自己的丈夫。
安倍晋三2006年初次就任首相后不久,安倍昭惠就因首次海外访问时与丈夫携手走下飞机而震惊了民众。人们此前很少见到日本公众人物有这样亲密的举动。媒体捕捉着这位上镜的第一夫人的时尚装束,批评她高调张扬的生活方式。一张安倍夫妇在某知名歌手家中参加豪华宴会的照片引起争议后,她关闭了自己的私人博客。
安倍晋三2012年底重掌政权后,安倍昭惠也重整旗鼓。在一次农业推广活动上,安倍昭惠身穿宽松的蓝白条纹罩衫走上T台。她还邀请记者参观自己上的薙刀(日本的一种长柄武器)练习课。在课上,安倍昭惠上身着白色棉质和服,下身着黑色宽松长裤,手持木质长剑扑向对手(对手是另一位前任首相夫人)时发出好战的叫喊。
据悉,安倍昭惠成长于东京,是日本一家糖果企业家族的长女。她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时遇到了来自日本显赫政治世家的安倍晋三,两人1987年结婚。
安倍昭惠表示自己从来无心做女强人,但是在2007年丈夫第一任首相生涯结束后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那段时期对我们夫妻来说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之后,他决定重返政坛,我认为有必要开始自己的生活。”安倍昭惠于是回到学校,并且完成了一篇有关缅甸教育的硕士论文,并开始种植农产品。
接下来就是这家去年10月份开始营业的酒馆——几周之后,安倍晋三再次执掌相位。安倍昭惠说,安倍晋三同意她继续经营居酒屋有两个条件:一是她在工作时不喝酒;二是如果酒馆一年内不赢利便必须关张。那么她实现财务目标了吗?安倍昭惠说:“嗯,勉勉强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