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金正恩迎来当政两周年 200余高官几乎换一半
2013年9月18日,金正恩视察即将建设完工的纹绣戏水场。
2012年8月,金正恩在视察时与民众合影。
2013年3月11日,金正恩视察朝鲜西南前线的月乃岛防御部队。
2013年3月,民众拥着金正恩。
金正恩与夫人李雪主。
罗德曼访朝时与金正恩拥抱。
今年1月,金正恩在一所军校视察。
12月初,继发射卫星和核试验之后,朝鲜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二号人物”张成泽被捕并很快被处决,震惊世界。而此时,也正值金正恩当政朝鲜两周年。
2011年12月30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按照金正日的“遗训”,推举金正恩为人民军最高司令官。次年4月11日,在劳动党第四次党代表会议上,金正恩被推举为劳动党第一书记,在当月13日举行的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
由此,金正恩时代的大幕彻底拉开。
人事
200余高官几乎被换一半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姑父拉下马、并处以极刑,是金正恩执政两年以来最令人震撼的一幕。
12月9日下午,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张成泽在会议会场上被两名军人从座位上直接架走的画面。按照韩媒体的说法,朝鲜公开高级官员被当众逮捕的画面极为罕见,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次。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日在平壤举行。会议宣布张成泽一伙有严重反党反革命行为,宣布解除张成泽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
短短4天后,朝中社报道发表《朝鲜千万军民滔天愤怒的爆发 国家安全保卫部特别军事法庭对张成泽判处并执行死刑》的长文,称张成泽为“千古逆贼”,详细公布了他的各项“罪名”。
张成泽的罪状之一是“2009年在背后操纵千古逆贼朴南基,滥发数千亿朝币,造成严重的经济混乱”。据韩国媒体报道,朴南基在2010年被枪决,但当年朝鲜官方并没有详细披露朴南基事件。《华盛顿邮报》称,尽管朝鲜过去也曾罢黜高级领导人,但从来没有将他们的罪行进行像张成泽这样的详细描述。
张成泽的落马,只是金正恩上台执政以来“官场风暴”的一个最高潮。
韩国统一部今年10月公布的报告称,金正恩执政后,218名党政军干部中有97人被替换,比率达44%。除了让一批军方元老“解甲归田”,金正恩还提拔了许多年轻军官,逐步完成在军队的人事部署。
2011年12月17日,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在当月28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除金正恩外,被称为“七元老”的李英浩、张成泽、金永春等7人陪同护送了金正日的灵车,这8人被看做是朝鲜当时政界的核心力量。而如今,两年过去,“扶灵七元老”中,有超过一半人被解职、部分免职,乃至处以极刑。
外界常常从朝鲜官方媒体公开的一些照片和报道,推测其官员的升降。媒体发现,今年陪同金正恩外出活动次数最多的高官是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崔龙海。今年5月,崔龙海还作为金正恩的“特使”访华,外界分析,崔龙海已经取代张成泽,成为朝鲜仅次于金正恩的“二号人物”。
对于张成泽遭遇的最极端结局,韩国媒体称,虽然对象、时期和性质不同,但清理反对势力,是朝鲜巩固最高领导人执政重要的手段。《中央日报》报道则认为,尽管是“传统”,但像张成泽一样被公布“所有能想到的”重大罪名,并受到严厉处罚,在之前没有先例。
报道称,严厉惩处了自己的姑父,可见金正恩有着自己的政治打算——对内树立威信,对外表明态度。分析称,从金正日逝世以后朝鲜发生的诸多事例来看,金正恩的权力基础已经基本稳固,而张成泽的肃清则可以看成是“金正恩体制”基本形成。因此,预计金正恩未来一定会更加明显地发挥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政策
要核武器,也要发展经济
韩国媒体认为,金正恩的巩固执政的“强硬色彩”,可能也会让他推进经济改革的手段更加果敢。
报道称,“自去年以来,朝鲜不断引进市场元素,并逐渐扩大到了很多经济团体,进而强化了内阁控制经济的能力。近来,朝鲜全国各地开始建立起了经济特区。”
去年4月15日,金正恩面对民众发出誓言:“决不再让人民勒紧裤带过日子”,这已经成为朝鲜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11月21日发布政令,宣布在各道建立13个经济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名称不一,有的叫“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还有的叫“农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与此同时,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还宣布在边境城市新义州部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有报道说,朝鲜计划在每个开发区吸引7000万美元至2.4亿美元的外资,总目标为15.9亿美元。
此前,“开城高新科技开发区”已经于11月13日动工建设,参与建设的是由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企业组成的“和平经济开发集团”。
《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如果再加上原有的罗先经济贸易区、黄金坪岛和威化岛经济开发区、开城工业园区及金刚山国际旅游特区,朝鲜的各类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可谓遍布全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变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朝鲜问题专家于迎丽表示,从大的方面来看,金正恩上台后,其做法和自己的父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金正恩继承的是一整套体制。他上台后,多次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训,包括“先军政治”,核试验、导弹试射等。
但也有一些不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朝鲜经历了主体思想、先军政治两个时代之后,现在进入双并重时代,双并重时代就是发展核武器和发展经济都要搞。
于迎丽也表示,按照统计数字,今年金正恩一共外出视察190多次,大约80多次是去与经济相关的地方。这一比例比金正日时代要高。金正恩提出经济和先军并行发展,看起来是要将国家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
视察
最高领袖常被民众“抱着哭”
金正恩年仅30岁,又曾在西方留学,因此在他刚刚执政之时,外界期待金正恩会为朝鲜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据韩国媒体的观察,自从金正恩当政以来,朝鲜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次数有所增加。韩媒评论称,直播在金正日时代十分罕见,几乎从来没有过。
金正日逝世后,朝鲜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多项活动,如在金正日诞辰进行的阅兵式,金正日去世100天金正恩参拜锦绣山太阳宫殿,以及金正恩率领导班子出席金正日铜像揭幕仪式等。
韩国媒体称,朝鲜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也发生了变化。播放的时间更多。
此外,2012年1月,美联社还破天荒地在朝鲜设立了分社,而在当年的朝鲜卫星发射活动中,朝鲜罕见邀请海外媒体现场报道这对朝鲜而言十分敏感的活动。此后的发射失败,朝鲜也在很短时间内便公开承认,更是让国际舆论“吃了一惊”。
于迎丽表示,与父辈相比,金正恩相对更为透明和公开。从客观上来说,这是因为金正恩时代的朝鲜,已经不能完全隔绝于世界,有些事情也不能完全捂着盖着。当然,一些事也不一定是出于透明的愿望。如此次张成泽事件对外公开非常迅速,更多的用意应该是一种震慑。
另外,金正恩执政期间另一个“突破”,是第一夫人的亮相。从2012年7月开始,金正恩的夫人李雪主频频亮相。此前,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夫人很少公开露面。
朝中社曾经刊登金正恩视察游乐园的照片,其中多张是金正恩和李雪主在一起的照片,还有一张是李雪主手挽金正恩胳膊的亲密合影。此后,在多种场合内,都能觅到李雪主的“芳踪”。
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委员白承周分析称,“我们可以认为,10多岁时就去欧洲留学的金正恩很自然地接受了西方社会领导人偕夫人公开亮相的做法”,“这也是在象征性地向人民传递自己的领导方式与以前的领导人有所不同的信息”。
而在体现朝鲜最高领导人与基层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各种视察活动中,金正恩也体现出其个人的特点。
在朝鲜金正恩赴各地视察的照片中,经常见到朝鲜普通民众毫无顾忌地拥抱或手挽金正恩的场景,而金正恩本人,也会主动与被视察的民众做一些“亲密接触”动作,如抱起普通民众的小孩一起合影等。与之同时出现的,几乎都是被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民众。
而这些,在金正日执政后期并不多见。至少从这些视察照片来看,与他的父亲相比,金正恩与民众走得更近。
■ 目标
朝鲜提出体育强国
金正恩执政后,至今并没有外访活动。不过,今年9月朝鲜迎来了一位罕见的客人——美国NBA篮球明星罗德曼。
罗德曼绰号“大虫”,他戴着耳环,刺着文身,看起来与朝鲜人民的气质格格不入。不过,罗德曼在朝鲜受到热情招待。据新华社报道,金正恩和罗德曼相谈甚欢。他们一起观看了篮球友谊赛,还共进晚餐。罗德曼交给金正恩夫妇一份礼物。金正恩对罗德曼说,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到访朝鲜。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罗德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说起我再次访朝的事情,说‘真心想要有所改变’”。罗德曼并未具体解释金正恩这番话的背景。
金正恩本身是一个“篮球迷”。十分注重体育建设。
韩国统一部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金正恩今年公开出席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25次,比去年的6次增加了三倍多。在金正恩的倡导下,朝鲜还成立了“国家体育指导委员会”。
韩国媒体报道称,朝鲜提出要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体育比赛,试图改善国家形象。今年朝鲜参加的国际体育比赛共达19个,其中包括7月在首尔举行的2013年东亚杯足球赛等。而朝鲜平壤电视台近日报道称,今年前十个月,朝鲜共参加了60余个国际体育比赛,共获得了360余枚奖牌。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体育热潮在朝鲜蓬勃兴起是金正恩执政两年来的一个新景象。今年来,朝鲜国内的各种体育比赛接连不断,媒体有关体育的报道大幅增加,过去难得一见的国外重大体育比赛,如今在朝鲜媒体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金正恩
执政数字
29岁 正式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
2次 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被韩美日指为试射导弹。
1次 在咸镜北道丰溪里进行核试验。
190多次 今年金正恩外出视察的次数,大约80多次与经济相关。
97人 金正恩执政后调整了97名党政军高级官员的职务,占高级官员总数的44%。
5人 2011年12月为金正日扶灵的7名高官中,5人已经被解职、部分免职或处决。
B04-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韩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