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乌克兰外交政策“东倒西歪”系无奈选择
原题:新华国际时评:乌克兰的无奈选择
在反对派大规模示威浪潮声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7日飞抵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俄乌国家间委员会会议,收到廉价天然气供应和150亿美元财政援助的“救急礼包”。
乌克兰搁置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后,触发政治危机,加剧财政困境。几天来,乌政府一面向欧盟表达继续推进一体化意愿,一面加紧修复与俄罗斯经贸关系,“东倒西歪”的背后,不是长袖善舞的外交手腕,而是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
离开基辅前,反对派指责亚努科维奇将乌克兰“卖给”俄罗斯换援助,呼吁弹劾总统,解散议会。面对示威者的激愤情绪,亚努科维奇和普京心照不宣,只谈经贸合作,闭口不谈乌克兰向东“调头”、加入俄罗斯主导的关税同盟等议题。普京甚至“贴心”地开起玩笑,说他想安慰所有人,敏感议题一概未涉及。
普京的谈笑风生,反衬出亚努科维奇的忧心忡忡。一段时间以来,他仿佛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小心翼翼保持平衡,避免过分偏向任何一边。在俄罗斯与欧盟两个强邻的双重钳制下,乌克兰无法承受一边倒的严重后果,只能在夹缝中艰难营生。
乌克兰素有“小俄罗斯”之称,如同莫斯科的小兄弟,一方面渴望独立、融入欧洲,却又难以摆脱对老大哥的心理依赖。最重要的,是乌的经济命脉握在俄罗斯手中。
作为苏联时期重要的工业基地,乌克兰长于航空航天设备的生产制造,钢铁、化工、电子等产品的出口加工,出口高度依赖俄罗斯市场。一旦俄乌关系恶化,俄罗斯切断双边贸易,乌克兰数十万人口立即失业,政府财政也将捉襟见肘。
更何况乌克兰政府眼下债台高筑,只有俄罗斯有能力和意愿提供巨额资金填补乌克兰公共财政亏空,再加上天然气这张俄屡试不爽的“王牌”,乌克兰受制于人,不得不低头。
与此同时,乌克兰一心向欧盟靠拢,皆因一体化这个长远目标有助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而大批乌克兰民众渴望入欧后享受赴欧免签,获得工作机会,享受更多利好。
不过,“东部伙伴”名称听来诱人,乌实际上从未获得欧盟许诺的平等权利。欧盟拉拢乌克兰出于自身经济政治考虑,附加诸多前提,绝不是免费午餐。
乌克兰的“骑墙”,除了因为在政治博弈中缺乏筹码,也是国内民意深度分裂的体现。以第聂伯河为界,东乌克兰地区俄罗斯族占多数,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族居多,双方在语言、文化、民族认同、经济诉求上差异显著。无论政府采取亲西方还是亲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都难以令所有民众满意。这种“二分性”注定引发无休止的内部对抗,同时为外部势力介入乌克兰内政提供客观条件。
反对派示威者与乌克兰军警发生冲突后,美国威胁制裁乌克兰,欧盟则奉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强迫乌克兰做出非此即彼的方向之选,重投西方怀抱。
不过,彻底“向东”或“向西”都不现实,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乌克兰只能兼顾左右,模糊表态。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乌克兰势必成为东西方势力角力的主战场,继续无奈“骑墙”。(记者 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