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中美关系喜忧参半中摸索不对抗之路
中新社华盛顿12月22日电 题:中美关系喜忧参半中摸索不对抗之路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中美防务部门已就军舰相遇进行有效沟通,两军关系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双方都愿密切协调”、“此次事件达不到危机级别……紧张局势并未加剧,不会影响美中两军关系。”2013年末,中国国防部与美国五角大楼向世界发出“同一种声音”:淡化处理中美军舰南海相遇一事,着眼两军关系大局。
在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看来,这表明尽管存在各种竞争,两国正努力把战略冲突置于可控状态,这正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调。
“回望全年,两国关系喜忧参半,双方都在学习把发展中的问题处理成好的结果,这不仅需要强有力且明智的领导层,也需要时间。”芮效俭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磨合年:高层外交“找准舞步”
今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的“第一年”,从加州“习奥会”到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拜登二度访华到中国新防长首度访美,中美领导层的“新老面孔”已快速找准自己的“外交舞步”。
“中美都想摆脱大国对抗和冲突的‘宿命’,至少高层已在尝试用共同的语言来讨论解决这一问题,这是正确的一步。”芮效俭说。
以此为背景,“一度脆弱”的两军关系成为今年中美各领域合作的最大亮点。中国防长常万全、海军司令吴胜利先后访美,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空军参谋长威尔什相继访华,中美海军开展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中国军队首派实兵赴美参加陆上联合演练……
“两军关系非常容易反复,所以就可知今年的频繁合作意味着什么,中美都想把两国关系中的‘最短板’补上,军事竞争是最棘手难题。”芮效俭说。
角力年:战略分歧需要“弥合”
尽管中美表现出“补短板”的积极意愿,但两国仍有战略分歧需要“非常艰难”地弥合。围绕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分歧与互动就成为中美关系一个“绕不开”的“结”。
“这表明双方某些领域信任赤字巨大,甚至对地区稳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反理解”,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利告诉本社记者,美国想巩固自己在亚太的存在和盟友利益,不愿改变现状;但中国国力增强,增强自身防卫能力也是合理的。
“如果有人觉得美中关系因为防空识别区的设立而变坏,这样的论断是错误的”,但芮效俭强调,东海局势紧张和中日意见对立确实给中美关系带来风险,美国需要认识到,中日关系越紧张,美国的位置越尴尬,必须谨慎行事。
至于两国如何弥合战略分歧,戴利认为有两个前提:第一,美国要承认中国崛起是合理的,是大势所趋。第二,中国要接受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担忧。这需要中美更多向对方解释自身战略意图,并拿出实际行动,切忌“言行不一”。
“美中需要一起设立新规则,给予中国更大机会和空间,如果中国能提出建设性的规则,美国需要放弃一些自己设立的旧规则和过分的态度。”戴利说。
不确定年:西太平洋激流暗涌
谈及明年中美关系最大挑战,多位受访的美国专家认为是在西太平洋,具体而言,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局势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中美及周边国家在该地区的利益错综复杂,加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深了中国战略疑虑,明年料将是西太平洋“激流暗涌”的一年。
“如果处理不好敏感问题,邻国也会受害,美中都有责任让对方在西太平洋扮演更负责任的角色”,芮效俭认为,博弈的重点在于不要让个别地区问题左右政策走向,甚至左右重要领域的合作。
眼下的挑战之一,是中美需着手建立国际空域海域互动规则,降低意外事件概率。布鲁金斯学会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说,虽然中美军舰南海相遇事已落幕,但今后应避免再次“靠得太近”,给西太平洋添加“不太平”因素。
对此,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资深顾问葛莱仪也有同感。她告诉记者,中美已有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可再商讨类似规则,彻底杜绝小概率事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