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观察:2013年中东乱局 走到选择的岔路口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中东乱局2013:走到选择的岔路口
作者 刘旭 马佳佳
首位民选总统下台和一场清场行动,使埃及陷入“民主样本”坍塌的危机,而笼罩在叙利亚上空的化武疑云,则让这个身陷内战泥潭的西亚国家一度面临西方国家的武力威胁。2013年的中东,埃及和叙利亚无疑是焦点。
乱局依旧
2013年,埃及作为曾经的“中东民主样本”,饱受质疑。6月30日,穆尔西执政一周年纪念日,埃及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7月3日,军方以未能控制局面为由,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一个月后,埃及警方对开罗和吉萨的两处穆尔西支持者营地实施清场,造成近千人丧生。12月,埃及修宪委员会完成新宪法草案,将由临时总统向全体选民发出公投倡议。恢复生产,以民生发展稳定政局,成为现阶段埃及的当务之急。
叙利亚则上演了一场化武危机的“悬疑剧”。8月21日,有报道称叙政府军当天使用装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对大马士革郊区姑塔东区进行袭击,造成上千人死亡。美国介入,要求授权对叙政府目标采取军事行动,战争似乎一触即发。9月,美俄达成框架协议,“禁化武组织”随后通过全面销毁叙化武详细方案,给这场危机按下了“暂停键”。寄托多方期待的第二次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议也历经多次波折,终于在今年底确定会期。
同源异果
虽然埃及和叙利亚的局势大不相同,但回看两国“履历”,会发现很多相似轨迹。穆尔西的前任穆巴拉克和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皆出身行伍,屡立战功。上台之后采取强有力的统治手段,拥有至高权利。然而,两国的权力中心在2011年初的中东“革命”中走向坍塌。
但同样的抗争模式下,埃及开始了对民主道路的尝试,迎来首位民选总统,而叙利亚则走向了内战,这背后是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力量的博弈。埃及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穆巴拉克的统治,革命走向了对西方民主模式的尝试。在叙利亚,从2011年初至今,已有超过10万人死于内战,其中多数为无辜平民,战争期间的经济损失约为1000亿美元。西方国家的频繁干涉是地区持续动荡的作用力之一,政治版图“破碎化”的中东地区恐将成为地缘政治战略的牺牲品。
民主与和平的岔口
如果说2012年的埃及,用一次“广场革命”重新选择道路,那么2013年的埃及,则面临“民主样本”倒塌的质疑。民选总统的当选与下台,或许意味着西方的街头政治和票选制度未必适用,同时也带来了中东国家如何走向民主的命题。
至于叙利亚,如今依旧炮火连连,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根据计划,叙利亚问题第二轮和谈将于明年1月22日在日内瓦举行,届时,不仅叙利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将面临艰难抉择,美俄等大国也将开展新一轮博弈。由于大量宗教极端分子渗入叙利亚反对派,“自由军”阵营愈加复杂,这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陷入矛盾境地:一方面坚决要求巴沙尔下台,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忧虑反对派上台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埃及一样,摆在叙利亚面前的也有两条路:持续内战会让这个西亚古国陷入碎片化境地,若想政治解决争端、建立联合政府,则需要叙政府、反对派、国际社会等各方共同的努力。
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剧变已持续三年,但由此引起的动荡仍“尘埃未定”。突尼斯、也门、利比亚等国已经“改朝换代”,埃及迎来的首位民选领袖身陷囹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正面临前所未有严峻考验。变革必定伴随波折和阵痛,加之外部各方利益的角力,中东地区未来的政治发展仍长路漫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