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析泰国乱局六大走向 政治秩序陷十字路口
当地时间2014年1月13日,泰国曼谷,泰国反政府示威者开始正式实施“封锁曼谷”行动,泰国两派的政治对决掀开最新一幕。图为反政府示威者封锁曼谷中心的一个主要路口。
中新网1月14日电 泰国示威者“封锁曼谷”行动13日如期展开,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当前反对派诉诸混乱,甚至挑起流血冲突,是与曼谷民众作对,是迷失方向、毫不必要之举。
反对派方案缺陷多 违背民主原则
泰国近年频频更换领导人,大型示威活动此起彼伏,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过去几个月中,泰国反对派的诉求令人眼花缭乱,由最初要求政府撤销特赦法案,得寸进尺至推翻总理英拉。当英拉宣布解散国会后,反对派再进一步,促英拉及看守内阁集体辞职,并推迟大选。
报道称,集会口号变来变去,正是素贴维持民众反政府情绪的策略,寻找让各路反政府组织产生共鸣的集会诉求,以达到让集会长期化的目的。
泰国媒体发表社论指出,政治改革需要全民讨论和参与,有相当透明度。素贴固然为民众发出政治改革的呼声,但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却缺陷多多。
例如,建议让各行业民众组成“人民议会”,选出临时政府及临时总理,并承担国会职能。这未经大选、不用对民众负责的组织,违背民主原则。
评论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和平的谈判气氛,让泰国向真正的改革迈进,而非一次又一次的“围城”;堵塞街道、导致数千小商户停业,只是与民众作对,与推动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政治秩序陷十字路口
“封锁曼谷”令泰国政局危机升级,社会进一步撕裂,目前,泰国朝野就应否改革各执一词,现行政治秩序陷入十字路口。政府应由选民授权,还是受王室及军方操控,短期内难达广泛共识。
与他信家族有联系的政党,得到农民广泛支持,自2001年起未曾在大选中落败。反对派主要获中产及精英阶层支持,人数不及乡村地区。
如今,英拉政府愿意让步举行大选,反对派民主党却因自知无法取胜,索性抵制选举,国会因而有可能无法组成,出现权力真空,泰国军方的态度就备受关注。自1932年起,泰国军方曾成功发动18次政变,其中在1973、1992、2010年更三度武力镇压示威。
分析认为,政府下放权力、国营机构改革等重要问题,应全民参与讨论,而非只有一方抛出议题。一旦双方同意以共同议题为基础,展开全国对话,得出解决方法的机会大增。
学者:太早引入民主
从泰国数十年发展历程可见,每次政治冲突,民主是双方争斗的原因,也是其目标。然而直到今天,泰国的法制仍无法保障民主的实施。
泰国法政大学政治学者蓬猜认为,泰式民主的问题在于太早引入民主,之前没经历工业化、公民发展等阶段,故社会未具备真正民主精神。
纵观亚洲,像泰国这类政治相对脆弱的民主国家,相继陷入动荡。在柬埔寨,首相洪森7月连任后,反对党以选举违规为由,发动连串示威。早前举行大选的孟加拉国,由于反对党杯葛,总理哈西纳顺利连任,但数周来暴力事件不断,合共逾百人死亡。
《纽约时报》称,泰、柬、孟三国触发动荡的原因不一,但共通之处也显然易见。它们的政府都缺乏足够制衡,数十年来裙带之风盛行,都削弱选举的认受性,故即使有选举,也未足稳定民主制度。
泰国局势6大可能
军事政变:陆军总司令巴育多次表明不愿发动政变,但也并未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不少观察员认为,政变会令亲他信的红衫军发动新骚动。
武力镇压:2010年,民主党政府军事镇压红衫军示威,造成90人死亡,1900人受伤,目前,英拉政府似乎在极力避免重蹈覆辙。
司法政变:过去,泰国的法庭曾介入政治,如解散政党或禁止政客参政,英拉政府有近220人在接受反贪腐委员调查,专家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大型冲突:红衫军计划举行示威支持政府,两派势力或引发大规模冲突。
如期大选:不少候选人被示威所阻,未能完成登记,即使大选如期举行,也可能无法选出足够议员。
押后大选:虽然总理英拉表示,愿与反对派等商讨押后大选,但预料她不会同意将大选押后至几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