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日本欲建排华海洋秩序 暴露扩张野心
1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即将展开对南亚大国印度的外交访问。14日,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小谷哲男在印度媒体发表《构建海上之舟》一文,为即将访印的安倍推行“价值观外交”积极造势。文章中,小谷毫不掩饰地表示,“推进日印海洋伙伴关系就是要遏制中国的海上攻势”,完全无视中国与邻国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的积极面。这种一厢情愿的设想只会显示出日本外交的短视和缺乏战略的眼光。
安倍经济学和防卫政策调整都是为维持海洋秩序而推行的。那么,日本要维持的海洋秩序是何种安排呢?2013年1月,安倍在世界报业辛迪加发文,提出由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组成一个菱形,以保卫从印度洋地区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公海,即所谓的“民主安全菱形”构想。也就是说,日本以海洋秩序遭受威胁为名,通过倡导四国共同治理的排他性海洋秩序,为本国国内经济、防卫政策调整遮人耳目,同时试图将日本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扩展至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简称“印太”地区)。
如果这种“民主安全菱形”构想真正是为维护地区海洋秩序安全还可以理解,但日本还有更进一步的谋划。小谷在文中提出,“民主安全菱形”最为重要的使命就是“威慑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间的武力冲突”。为此,“民主安全伙伴”需要发展“离岸控制”战略,使得任何敌对性国家无法使用海上通道,其目的旨在通过和平时期的拒止、拦截能力,威慑中国的“进攻态势”。显然,安倍不是要把这个所谓的“民主安全菱形”塑造为地区海洋秩序的公共安全产品,而是作为遏制战略竞争对手的重要工具。
小谷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和维权行为对海洋安全秩序构成挑战,并质疑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合法性。但他没有看到中国维权的被动性和防御性,以及日美等国对华强硬政策才是加剧地区紧张的根源。例如,对中国在领土争端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通过双边对话和平谈判方式处理争端所做的贡献视而不见,对日本、菲律宾等声索国首先单方面改变现状,依靠域外大国支持激化地区紧张的事实充耳不闻,对美国利用专属经济区从事抵近侦察、危及濒海国家安全的霸权行为视若无睹。这只能反映出日本依然固守传统的强权逻辑,即日本的侵权是合理的,中国的维权是无理的。
可以说,日本推行的所谓“民主安全菱形”构想,是在印太地区权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地区秩序面临深刻转型的情况下,日本力图联合地区大国构筑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展至印太海域,建立起一套将中国排除在外,保障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新秩序中发挥领导者作用,最终实现其海洋强国的战略。
于是,安倍访印对于推进日本海洋强国战略就显得至为重要。日本为此次访问也是做足功课,天皇夫妇时隔53年再次访问印度,拉近印度民众对日亲近感;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和公民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同时访问印度,为安倍访问和加强国防、科技及区域合作进行交涉;月底安倍将以主宾身份出席印度共和国日庆典活动,竭力营造两国建设“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氛围。但这些并不表示能够立即促成日印海洋伙伴关系的建成。
印度不认为专属经济区是国际水域,并且反对其它国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军事演习或行动,日印对于规则的解释并不一致,这对两国深化海洋合作将是考验。同时,尽管日印间安全合作不断推进,但日印双方对发展安全关系各有考量。印度发展对日关系旨在获取军事、经济援助和提升军事能力,抵消中国发展对其压力等,会在发展印日与印中关系方面把握平衡。此外,中国总理李克强访印之后,双方共同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在管控边界上签署了边防合作协议等,中印关系的合作势头将更加强劲。(束必铨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