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走进日本国安局:安倍为首67人已集结完毕
作为日本政府的外交与安全保障政策的指挥部,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日本版NSC)于2013年12月启动。作为秘书处的国家安全保障局于1月7日开始运作。其职责广泛,包括从日本各政府部门收集信息、政策的策划与制定、与各国安保会议展开合作等。《日本经济新闻》(简称《日经新闻》)1月27日对日本这个新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
《日经新闻》报道称,日本安保局首任局长由谷内正太郎担任、外务和防卫两省以及警察厅为中心的67人工作人员已经集结完毕。从位于东京的日本首相官邸步行1分钟,有一座9层的大楼叫“内阁府厅舍别馆”,该大楼的2-3层就是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的办公地点。进入大楼时需要刷ID卡,而在进入房间之前还需要接受指纹生物特征识别。在进入房间之前,为了防止信息泄露,需要将私人手机寄存在寄存柜。在严格的信息管理下,按职能和地区划分的6个“组”构成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的“大脑”。
“请在这个时间到这里”,负责与各政府机关的信息部门进行联络的“情报组”的工作人员最近通过电话召集了外务省东北亚课和内阁情报调查室等的相关人士。会议议题是因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处决张成泽而日趋紧张的朝鲜局势。以负责朝鲜、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等事务的“政策第2组”为中心,分析了中央政府各部门提供的信息,确定了对策。此外,分析索契冬奥会即将到来之际的恐怖活动信息也是负责这一地区事务的第2组的工作。
政策组还包括负责美国、欧洲、东盟(ASEAN)等同盟国和友好国家事务的“第1组”以及负责中东、非洲等事务的“第3组”。第1组的重大课题是加强美日同盟,例如处理冲绳县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迁移等问题。而对于第3组,内战持续不断的叙利亚问题以及南苏丹局势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日本自卫队在治安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正在南苏丹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PKO)。
据《日经新闻》介绍,政策组收集的信息以及由此得出的对策将在国家安全保障局内部实现共享。负责安全保障局的整体调整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事务的“总括与调整组”属于核心部门,将负责向首相提供每2周举行1次的由首相、外务相、防相与官房长官参加的“四大臣会议”的议题。而最终决定议题的是首相。在1月16日的四大臣会议上,围绕安倍首相访问印度一事进行了磋商。
同时,为在讨论中积极纳入军事方面的见解,各个组安排了2名自卫队官员。陆海空3个自卫队分别派出了30-40多岁的精英。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来自自卫官的高官是2013年8月以将官级身份首次进入首相官邸的内阁审议官长岛纯。长岛纯曾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所在的比利时担任防卫驻在官,还曾在自卫队担任负责军事情报分析的情报本部情报官。
重视美日同盟的机构设置
《日经新闻》称,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高官的构成可以看出,在机构设置上“由外务省主导”、“重视美日同盟”。
谷内此前曾担任内阁官房参事,作为外交领域的智囊深受安倍的信赖。而副局长兼原信克在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曾担任外务省综合外交政策局总务科科长,当时提出了与同样拥有自由和民主主义等价值观的欧亚大陆国家展开合作的“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这一构想在当时担任外务省事务次官的谷内主导下最终完成,进而成为了外务相麻生太郎的外交方针。而当时担任外务相秘书官、随后担任麻生首相秘书官的是内阁审议官山崎和之。
在日本外务省仅仅曾担任一次局长的兼原之所以被提拔为次官级的官房副长官助理,据称是因为得到了谷内的推荐。在国家安全保障局,“谷内—兼原”成为人事构成的核心。
此外,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的特征还包括,熟悉美日关系的成员很多。谷内、兼原、山崎等人均曾在日本驻美大使馆工作。兼原、船越健裕和鲶博行两个组长均曾担任《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课课长,曾致力于美日同盟的强化。
而从日本防卫省出身人员来看,“总括与调整”组组长增田和夫此前曾担任美日防卫合作课课长,当时负责《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而负责讨论中长期安保政策(例如安倍晋三展现出意愿的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等)的“战略策划”组组长红濑正洋也历任冲绳调整官等职务。为了解决冲绳美军基地问题,曾长期努力协调当地和美国的关系。
“取决于首相和官房长官的领导能力”
“希望大家避免受出身部门的束缚,而是应怀有‘国家官僚’的骄傲和责任”,谷内通过训示向下属人员发出了这样的号召。《日经新闻》指出,由各政府部门人员拼凑而成的国家安全保障局要作为政府整体的指挥部发挥作用,下属官员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其出身部门的意志将成为关键。
组长之下的策划官将由与组长来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还将纳入参事官助理和主调查官等20-30多岁的年轻工作人员。审议官以上将在大楼3层拥有单独的办公室,但组长以下将在2楼的大办公室工作。相互之间能够看见,沟通更加顺畅,局内工作人员称“这样能避免隐瞒信息”。此外,负责对外贸易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和主管海上保安厅的国土交通省等部门也派出了官员。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的一名高层指出,各政府部门是否会迅速提供宝贵信息,可以说“取决于时任首相和官房长官的领导能力”。【记者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