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学者:确定纪念日和设公祭日是真正的“向前看”
中新社东京2月26日电 (记者 王健 孙冉)中国将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引起众多旅日学人的关注。
旅日学者刘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或许会有人觉得此举有些“向后看”,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向前看”。
他指出,抗战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契机,是其形成一致对外的近代国家意识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一次民族的重新集结与调整。从中国的发展历程看抗战,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具有对外的意义,对国家的整合与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其民族记忆。中华民族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近现代的惨痛经历。抗战胜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在国际上更具有重要意义。此举有助于认识人类历史,通过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忆,凝聚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正义与和平力量,更好地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这是真正的“向前看”。因此需要每年以这样的形式,不断以纪念日来唤起保卫和平的意识。
旅日学者庚欣认为,此举并不是对历史问题的简单回顾。对还原和维护历史真相当然很有必要,但此举的主要意义还在于现实与未来。其次,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问题,更不仅仅是中日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而是人类如何真正面对历史,共同走向未来的问题。整个人类都有正视历史,杜绝战争危险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由国家和政府层面来做此活动的重大意义。
他称,确定和设立这样两个纪念的日子,更多的意义是着眼整个国际社会。日本现在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有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不够重视的根源,缺乏抵制翻案的举措。希望国际社会在多边场合能够更多地负起历史责任。与此同时,此举也绝不是为了渲染仇恨,更不是对日本整个民族的否定。事实上,中国也一直是在宽大为怀地推动着中日民间友好,当年即便对一些有过战争罪行的人,也进行了人道主义式的改造。这有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有新中国的政治原则。因而,中国不会为了“翻历史旧账”或现实中的纠纷问题来做此事,而是希望能与日本人民一起走过历史,走向和平友好的未来。他指出,种种因素使近来日本的右倾保守化日益严重。但即便面对现在的局面,中国此举也不是为了渲染仇恨,而是着眼大局,充满善意。对日本少数人老是在“挑事”而作出的严厉回应,也属于“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是为了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旅日学者徐静波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日本每年都会在遭受过战祸的广岛和长崎等地举行大规模的追悼纪念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政府首脑参加,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公祭。中国此举已经晚了一些。他认为,中国确定和设立这样的纪念日和公祭日很有必要。日本当年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受害范围最广,受害程度最烈的一次。将此历史告知后人意义重大。一是牢记民族的苦难历史,二是振奋国人图强的精神。还有一点应该强调的是,此举绝不是为了渲染和制造仇恨,而是为了强调热爱和平,不让悲剧重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