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危机暴露出欧洲能源软肋 短期难摆脱对俄依赖
持续发酵的乌克兰危机再度暴露欧洲能源过度依赖俄罗斯的“软肋”,近日不少欧洲国家官员和美国国会议员纷纷呼吁美国向欧洲增加天然气出口,以削弱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但美国天然气出口审批过程缓慢、建设出口终端耗时较长,短期内美国天然气出口总量将远低于欧洲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尚无法改变欧洲现有能源供应格局。
能源安全一直是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软肋。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对匮乏,欧洲不仅高度依赖能源进口,而且进口渠道单一,长期受制于俄罗斯的油气供应。以天然气为例,去年欧洲共消费天然气约5343亿立方米,其中约30%是从俄罗斯进口,且大部分经由乌克兰管道输送。
近年来,由于俄乌两国在天然气供应价格、过境费用和债务偿还等方面发生争端,俄罗斯曾多次停止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其他欧洲国家也饱受“断气”之苦。近期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令欧洲国家再次担心天然气供应可能受到影响,深切体会到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摆脱对俄依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据媒体透露,将于20日召开的欧盟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降低对俄能源的严重依赖。目前,立陶宛、捷克、保加利亚等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已占到本国消费的80%以上。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国内油气产量大幅增长,美国已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据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未来3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保持稳步增长,到2018年美国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然而,由于欧美尚未签署自贸协定,欧洲从美国进口天然气首先面临美国法律的限制。根据美国法律,企业将国内天然气出口到未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需符合美国公众利益,并交由能源部批准。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美国政府批准天然气出口的过程非常缓慢。
事实上,由于建设液化装置和天然气出口终端需获得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批准,并需投入大量资金和花费数年时间,即便美国政府迅速批准天然气出口申请项目,短期也无法实现向欧洲供气。目前美国获批的6个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中,只有路易斯安那州的萨宾帕斯项目获准开工建设,最早也要等到2015年下半年才能实现天然气出口。
更重要的是,由于亚洲天然气进口价格高于欧洲,美国天然气出口到亚洲更加有利可图。美国不少油气企业已与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签订了天然气供应的长期合同。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欧洲国家天然气进口报价超过亚洲国家,所需支付的费用就会比从俄罗斯进口高60%,这对乌克兰等国家来说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美国天然气出口对于欧洲来说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欧洲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不过,乌克兰危机确实推动美国国内有关天然气出口的争论焦点从此前的宏观经济影响转向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考量,这或许会为未来的全球能源格局演变带来变数。(新华)
专题: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