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称中国仅视欧盟为“次要外交角色”
法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开始上任之后的首次正式访问欧盟之旅。鉴于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访问不可避免会带来丰厚的贸易合同。但也就如此了。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网站3月28日文章称,在此次欧洲之行到访荷兰、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期间,习近平同各方领导人提及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伊朗、非洲。对欧洲人来说,他们尤其希望借此要求中国参与更多一点并对其盟友俄罗斯产生影响。直到目前,北京仍旧像往常一样非常低调并在众多国际问题上抽身而出。
文章认为,中国从未真正将欧盟视为第一位的政治伙伴。在多个问题上,双方的紧张关系反复出现,并且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甚至都没有取得一定进展:欧盟实施的武器禁运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保护、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在国际争端方面,中国同欧盟利益对立,每次都强调“不干涉原则”以及对领土完整的尊重。因此,在叙利亚以及利比亚,中国从未支持反对派。中国担心这一切可能有一天会导致对自己内部事务的干涉。
文章称,乌克兰问题显示中国比看起来还要小心。在其传统领土完整原则和同莫斯科的关系之间,中国要比平常更加尴尬。在联合国有关克里米亚的决议上中国因此弃权。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让-皮埃尔·卡贝斯唐表示:“这正是中国的矛盾。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大国,在国际舞台没有雄心勃勃的真正外交目标,也没有体现出实现目标的手段。中国避免话题和问题并试图保证国家利益以保持体制稳定。”
与之相对,欧盟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很少表现立场。
那么对北京来说,这场包括布鲁塞尔的欧洲之行意味着什么?卡贝斯唐说,表面上,中国和欧盟的关系非常坚固。双方的外交关系建立很早,1975年就开始了。因此,1998年的首届欧中峰会上,中国总理朱镕基宣称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上的角色。2001年,当时的副主席胡锦涛访问巴黎并表示,实现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欧洲可以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是最大的区域性组织且一体化程度前所未有,在国际舞台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卡贝斯唐指出:“中国非常支持欧洲建设但原因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中国关注欧盟是因为它希望在面对美国影响力上欧盟发挥制衡作用。这类似冷战结束前,中国希望借美国影响力对付苏联一样。中国有自己的日程,因此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欧战略关系发展很快。”
卡贝斯唐解释说,中国在伊拉克战争引发大西洋两岸紧张关系时期尤其试图从中得利。他说:“但是中国取得同欧盟关系紧密的计划带来了失望:武器禁运从未取消,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而有关人权和西藏问题的紧张在加剧。最重要的是,中国对欧洲仍旧同美国保持紧密联系非常失望。”
实际上,中欧关系从未到达高点。目前的中欧关系主要建立在日益重要的经贸往来之上。欧盟需要外部投资而中国正是一个极重要的来源。卡贝斯唐说:“中国的外交是推销员外交,它只关心自己的领域。”
文章称,欧洲国家在外交场合无力统一立场并未推动中国投资更多。相反,中国决心转向金砖国家。在欧盟之前,中国国家主席已经访问了莫斯科、非洲、美国和拉丁美洲。
文章认为,中国继续将影响力用经济实力来衡量。尽管中国同美国有对立,中国仍认为华盛顿是唯一真正的国际舞台对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