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IMF“雪中送炭”难从根本拯救乌克兰经济
经过20多天的经济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宣布,将在今后两年内向乌克兰提供140至180亿美元贷款。这是乌克兰临时政府不惜满足IMF开出的所有条件,来争取到的“救命钱”。那么这笔“救命钱“能拯救乌克兰的经济吗?
经历了几个月的政治动荡,乌克兰经济已脆弱不堪。2013年乌克兰GDP总产值较2012年大幅萎缩48%,仅为1739亿美元。2014年经济前景更不容乐观,乌克兰财政部长施拉巴克预计,2014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3%,通货膨胀率将超过原来预期的8.3%。
生产力不足,乌克兰的财政赤字却高的吓人。IMF的经济评估显示,2013年乌克兰的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4.5%,如果不采取措施2014年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10%。不仅如此,乌克兰政府外债高筑。截止到2014年3月,乌克兰的外债已达600多亿美元,超过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其外汇储备却只能勉强维持两个月。
乌克兰的经济已形成了巨大的缺口,目前财政收入仅够必需的社会支出(工资、养老金等)。IMF的贷款即便顺利到位,对于奄奄一息的乌克兰经济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IMF通常还会对贷款申请国设置一系列条件。
首先,IMF许诺的140至180亿美元的贷款,需要经管理层和执董会的批准。批准后,贷款也不会一次到位,而是视申请国的经济改革力度与效果分批发放。施拉巴克预计,IMF的第一批救助计划规模为30亿美元。
不幸的是,从4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了对乌克兰天然气的出口优惠政策。这意味着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将上升79%,达到每千立方米480美元。以2014年2月乌克兰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日均量为基数,本月起,乌克兰每天花费在天然气上的财政支出就高达0.3亿美元,30亿的贷款援助仅够“买气“3个多月,难解乌克兰的“燃眉之急”。
另外,如果申请国的经济改革没有达到条件,IMF将会停止向申请国继续放贷。IMF的援助条件一般都会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减少财政支出,实行货币贬值,实现贸易自由化,开放金融市场,取消价格管制和国家补贴,推动所有或者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以立法形式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等,乌克兰要面临的经济改革内容正是这些。
这些条件对于乌克兰而言,显得过于苛刻。减少财政支出,取消价格管制和补贴,必然导致乌克兰民众的生活异常艰辛。自5月1日起居民用气价格将提高50%,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也会因为财政支出的减少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乌克兰货币格里夫尼亚已经贬值了五分之一,大量的社会财富凭空蒸发;在乌克兰生产力停滞甚至衰退之际,大开贸易自由大门,开放金融市场,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只能使乌克兰大量的国有资产流转到寡头和外国投资者手中,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拉大社会的两级分化。
IMF的贷款,看似“雪中送炭”,但其实无论从援助总量,还是从经济改革上,都很难从根本上拯救乌克兰濒临崩溃的经济。
专题: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