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莫迪不是印度的安倍晋三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5月27日发表题为《莫迪不是印度的安倍晋三》一文,文章称,乍一看,莫迪与安倍晋三的确有许多类似之处,但是两者在意识形态、家庭出生等方面却不一样。
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印度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纳伦德拉·莫迪于26日宣誓就任印度新总理。此次大选备受全世界瞩目,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大规模的民主行动,而且主要因为莫迪将成为什么样的领导人以及他将寻求什么样的政策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兴趣。这与2012年12月安倍晋三第二次成为日本首相之前人们对他的高度关注类似。
事实上,这两位领导人经常被人拿来作比较。尽管这种比较很荒谬,但却凸显了这两个亚洲国家之间日益加强的关系。随着莫迪就任总理,全世界将看到印度和日本关系的加强,而这肯定会引起中国的“猜疑”。
乍一看,这两位先生的确有许多类似之处。两人都是做事果断的领导人。两人都表示要恢复国家丧失的活力。两人都把经济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并且推动军事发展,要在国民心中激发更大的民族自豪感。
意识形态不一样
然而,这些明显的相似点可能具有欺骗性。例如,尽管两位先生都被看作是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对历史对手言辞强硬,并且反对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强硬的立场,但莫迪和安倍在意识形态上并不一样。
作为一个自称的印度民族主义者,莫迪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人物,他将大多数印度教徒与1.75亿穆斯林少数民族对立起来,从而打破了建立非宗教印度的想法。他是印度极右翼民族主义团体国民志愿团的正式成员。在选战期间,据称他的一些支持者威胁说,一旦他当选,他的对手就要被迫离开印度搬到巴基斯坦去。
另一方面,虽然在历史问题和各种安全立法上的观点引发了关注,但安倍并不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人物。他并没有公开自称为民族主义者,也不是极右翼政治团体成员。他只是强烈支持恢复日本历史和文化自豪感。安倍确实通过一些激怒邻国的行动掀起了外交波浪——例如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使得批评人士宣称他美化了日本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然而,没有切实证据表明他包庇反华或反韩情绪。
家庭出身大不同
同样的,莫迪和安倍的背景也完全不同。安倍来自一个著名的政治世家,他的外祖父曾担任首相,他的父亲也担任过外相。在2006年出任首相之前,安倍自己也是从自由民主党内的职位一步步做起。在这个过程中,安倍逐渐担任日益重要的党内和政府职务。而过去12年来,莫迪一直担任古吉拉特邦领导人,从未进入过新德里的权力精英队伍,但如今他将成为印度首位后殖民地时期出生的总理。在莫迪自己的讲述中,他出身卑微,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社会底层的茶水摊走出来。
尽管两人都支持工商业,把经济政策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但在如何表达这个共同的目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推动通货膨胀,恢复经济增长,安倍推行了名为“安倍经济学”的经济计划,包括放松货币、财政刺激和结构改革的“三支箭”。然而,莫迪并未明确提出“莫迪经济学”的经济计划。不清楚他对经济的设想是什么,他所支持的“古吉拉特模式”被批评人士认为仅仅是一种宣传。
“惺惺相惜”是事实
虽然个人比较似是而非,但两人惺惺相惜却是事实。2007年安倍访问印度时,外交礼仪令他不能会见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莫迪。于是,莫迪飞往新德里与安倍会面。同样的,2012年莫迪访问日本时,作为反对党一员的安倍也设法与莫迪会面。2012年12月,当安倍的自民党在大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后,莫迪再次打破外交礼仪,致电安倍表示祝贺,而他只不过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并非国家元首。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是莫迪担任首席部长时访问过的少数国家之一。而莫迪是安倍晋三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关注的三个帐号之一。
重要的是,两位都重视加强印度和日本的关系。安倍强烈的亲印思想得到了明确记载。在他发表的《致美丽的国家》一书中,安倍写道,如果“十年后,日印关系取代日美关系和日中关系”,他一点都不会惊讶。
莫迪也具有同样的想法。在2012年7月访问日本前,他在博客中写道:“除了共同的管理文化,印度和日本都信仰“自由社会”和“民主统治”。因此,多年来印度和日本关系极其亲密不足为奇。”(杰弗里·W·霍尔农和希亚姆·代格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