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朗核谈判开启“加时赛” 核心问题分歧依旧

2014年07月22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7月19日凌晨,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阿什顿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维也纳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从今年2月开启的有关全面解决伊核问题的谈判进程将延期4个月至今年11月24日。这意味着,在错过了7月20日这一原本预设的“最后期限”后,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将围绕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开启谈判“加时赛”。声明称,在未来数周内,各方将再次聚首继续进行谈判。

  伊朗与六国今年在维也纳开启的伊核问题谈判,是在去年11月24日伊朗与六国在日内瓦达成的“共同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

  “共同行动计划”是一份临时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在半年的期限内,伊朗通过削减一部分核计划换取六国对其减少经济制裁。这份协议自2014年1月20日生效,7月20日是这份协议的最后有效期限。伊朗与六国原拟在7月20日的最后期限前,达成一个全面和长期的协议,以解决拖延十几年未能解决的伊朗核问题。为此,自2月以来,伊朗与六国已在维也纳先后举行了6轮谈判。最新的一轮谈判于7月2日开始,以7月19日阿什顿和扎里夫发表的联合声明宣布谈判延期而告终。

  虽然6轮谈判没能按计划如期达成全面协议,但是仍在一些问题上有所进展,谈判各方显示了积极的政治意愿,并作出了相应妥协。

  美国国务卿克里18日发表声明说,在谈判期限延长4个月期间,美国将解除对伊朗28亿美元的资产冻结。作为交换,伊朗承诺将25公斤丰度20%浓缩铀转化为更难提炼为武器级铀的核燃料,用于德黑兰一座医学研究用核反应堆。

  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所以我们才会决定延长谈判期限。如果我们认为协议无望达成,谈判早就立刻终止了。”

  不过,即使各方对达成协议有着积极的政治意愿,但对于谈判的核心问题——伊朗究竟能保有何种程度的铀浓缩能力——各方依然分歧明显。

  伊朗一直声称自己的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用途,并坚持捍卫其核权利,但西方一直指责伊朗试图发展核武器。

  7月18日,美国白宫在一份有关伊核谈判延期的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达成一个全面的协议,通过控制伊朗铀浓缩能力和铀浓缩设备的数量等手段,来杜绝伊朗可能获得核武器的各种途径。”

  离心机是提纯浓缩铀的必备设施,西方希望通过限制伊朗的离心机数量,以防止其迅速生产出足以用来制造核弹的浓缩铀。据悉,目前,伊朗拥有1.9万台离心机,伊朗此前坚称需要5万台以上的离心机,以便生产足够的浓缩铀用于一个大规模的核能系统。但西方则认为,伊朗的离心机数量应减少到“数百台”,因为伊朗实际上可以从俄罗斯或其他国家购买更便宜和更好的核燃料,没必要自己生产。

  除了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伊朗和美国分别在其国内面对反对的声音,这也是掣肘伊朗核谈判进一步取得进展的因素。

  7月7日,在第六轮维也纳谈判期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了一番让伊朗谈判团队“感到惊讶”的讲话。哈梅内伊在表达对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和副部长阿拉克奇率领的谈判代表团有信心的同时,还表示伊朗应大幅提升该国的铀浓缩能力。有分析称,哈梅内伊的这个讲话包含了大量的技术细节,这在表面上是显示其对伊朗谈判团队的支持,实际上是画出了限制伊朗谈判团队回旋余地的一道红线。

  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也一直顶着来自国会的压力。国会中的鹰派人物和亲以色列议员一直要求加强对伊朗的制裁,并认为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经济惩罚可促使伊朗更快妥协。在美国宣布将解冻28亿美元的伊朗资产后,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中的300多名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列出了减轻伊朗经济制裁的前提条件,包括限制发展导弹、停止支持恐怖组织等,但这些条件并不在伊朗核谈判的议程中。

  奥巴马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面临的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即将于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此前已有分析称,在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只要成功从民主党手中抢走6席,便可掌控参议院。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奥巴马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跛脚鸭”总统,今后他推行任何政策都将受制于共和党,这其中包括美国对于伊核问题的政策。有分析认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此轮谈判延期的最后期限定在了11月24日。因为在中期选举结果生效之前,如果各方最终达成一份全面协议,届时仍然控制参议院的奥巴马政府还可以保证在伊朗核问题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实习生 施遥 记者 陈婧 )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