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欲重返非洲 评论称面对非洲狠刷“存在感”
首届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于8月4日至6日在华盛顿举行,共有50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代表出席此次峰会。此次会议的重点是探讨美国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
不进则退 对非贸易成短板
“目前,非洲老百姓生活中使用的产品大多数都是新兴国家制造的。美国生产的产品因为过于高端,在非洲很难有市场。”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方说,“有一位坦桑尼亚驻美国大使曾经说过,‘坦桑尼亚这两年发现了天然气和稀有矿产,德国、中国等早早地就来了,而只有美国人好像根本就看不到我们这里的商机’。”
的确,近10年来,美国与非洲双边贸易额已经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据统计,2013年美国与非洲的双边贸易额仅为600多亿美元。同年,欧盟与非洲的贸易额高达4200多亿美元;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额则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印度、韩国、土耳其和巴西等国也都不甘落后,对非双边贸易额实现了大幅增长。
2012年,非洲只吸引了美国1%的外国直接投资。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进口额为39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7%;出口额仅为240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5%。
在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加速进入非洲的大背景下,美国在非洲的存在感被弱化了。分析称,在过去20年中,对非外交成为美国对外政策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不甘落后 美国想搭顺风车
非洲正在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7月24日的报告中指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今明两年有望实现5.4%和5.8%的经济增长。非洲联盟和非洲经济委员会的研究也显示,截至2050年,非洲在全球经济中所占份额有望增长6倍,迈入中产阶级的人数也会高达14亿。可以说,非洲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战略关键期,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搭上这列 “顺风车”。美国在这场分享非洲发展红利的竞争中已经处于劣势,难怪美国开始急了。
“目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与非洲建立了国家级别的交流平台。例如,日本从1995年开始每5年召开一次东京国际会议。欧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建立欧非首脑论坛。中国在去年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而美国还没有类似机制。”刘海方说,“在非洲,人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整个世界秩序的变化,即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看到了新兴国家在非洲的模式是可行的,所以领导人、企业家都在着急,想要跟非洲人一起讨论美国到底能做些什么。”
同时,有媒体指出,平衡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也是美国重返非洲的意图之一。“过去,美国虽然不太重视非洲,但它从未离开非洲。本次美非峰会旨在升级双边关系。美国希望将美式价值观作为对非合作的支点,以同中国互利共赢的非洲外交做出区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解释道。
重返非洲 探索新路非易事
不过,分析普遍认为,美国想要恢复对非洲的影响力没那么容易,传统的价值观外交路线或会成为其重返非洲的绊脚石。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中,美国提到了对非洲援助的条件:实行多党选举制和完全市场化。可以说,这两项条件正是美国希望在非洲推行西方模式的表现。在美国人看来,只有实现了所谓的“民主”,才符合美国进行援助的标准。
“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现在推行‘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方式已经有局限了。别人都是拿着资金、基础设施等来到非洲,非洲的领导人自然很欢迎的。看到这么多不同的模式之后,非洲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美国是自己遇到了压力才设计了这么一个峰会,很明显是在模仿别人。”刘海方说,“但也要看到,美国正在探索和非洲相处的新模式。例如,这次峰会上美国对反恐问题闭口不谈,选择的议题中性柔和,这就是美国对非政策调整的一个侧面。”(尚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