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军空袭“伊斯兰国”组织 助政府军大规模反攻

2014年09月01日 07: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伊拉克库尔德部队在美军空袭的支援下,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手中夺回了伊拉克最大的摩苏尔水坝。  

  中新网9月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8月31日,伊拉克安全部队向北部萨拉赫丁省阿迈尔利镇发起大规模反攻,并成功攻入这座被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围困了2个多月的城镇。

  一名萨拉赫丁省军方人士说,从当天黎明时分开始,伊安全部队在数千名什叶派民兵和库尔德武装人员配合下分三路向位于提克里特以东90公里地区的阿迈尔利镇挺进,并于中午前后成功进入阿迈尔利镇。

  他表示,伊拉克空军和美国空军也为行动提供了空中支援。

  在这之前一天,美军对包围阿迈尔利镇的伊斯兰国战士发动空袭,并空投救济品给受困的平民。

  受困的平民以什叶派土库曼族为主,人数超过1.5万人。他们缺水断粮,药品也十分匮乏。当地居民称,虽然伊拉克安全部队曾空投过食品、药品以及武器,但远远不够。

  为缓解当地人道主义危机,美军30日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紧急物资空投。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飞机也参与了空投行动。为了确保空投任务顺利进行,美军当天对阿迈尔利镇的伊斯兰国组织目标进行空中打击。

  媒体报道称,这是美军首次对该地区进行空投,并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目标,同时也是继辛贾尔山区以及摩苏尔水坝地区后,美国再次扩大空袭范围。

  美国防部发言人柯比说,美国将继续与伊拉克政府、联合国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在伊拉克实施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澳大利亚则在31日宣布,将协助美国运送武器给库尔德族部队。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要求澳洲协助运送大批军事器材给库尔德族部队,包括军火武器。

  他说:“澳洲皇家空军部队的C-130大力士和C-17全球霸王运输机将连同其他国家的运输机,包括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一同执行这项任务。”

  美国此前表示,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丹麦也表示,将为库尔德族提供武器。

  40名菲籍维和人员 成功逃出围困

  联合国30日晚证实,又有40名被困戈兰高地的菲律宾维和人员得以逃脱,至此所有菲籍维和人员都已安全获救,但仍有44名斐济籍维和人员遭叙利亚反政府叛军扣押。

  据了解,这40名菲籍维和人员是趁叛军睡觉时抹黑逃走。绑架他们的相信是与卡伊达有关系的“努斯拉阵线”武装组织。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通报说,当地情况“平静而紧张”,联合国正努力争取让斐济籍维和人员获得无条件释放。

  8月28日,叙利亚回教叛军袭击了44名斐济籍维和人员所在哨所,哨所失守后这些维和人员被扣押。

  30日,武装人员向驻扎有70余名菲律宾籍维和人员的两个哨所发起攻击。一个哨所的30余名菲籍维和人员在援军的帮助下首先获救,另一个哨所的40人后来趁夜色突围成功。

  菲律宾军事发言人扎加拉中校说,所有人员目前都安全。

  约100名武装分子乘坐军车、手持重型武器袭击维和部队两处据点,第一批35名菲籍士兵及时撤走,但另一个据点的40人则被重重围困,与武装分子驳火,双方对峙7小时后,士兵在夜幕掩护下,步行近2小时走到2公里外的联合国据点,成功脱困,全部人员都安全。

  菲律宾三军参谋总长卡塔潘说:“菲律宾和联合国都不会牺牲维和人员的安全。兼顾国际责任及菲律宾人员安全,符合菲律宾的国家利益。”

  菲律宾维和人员此前被叙利亚叛军围困,但拒绝交出他们的武器。由于当地安全局势恶化,菲当局将撤回331名10月结束在戈兰高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使命的菲律宾军人。

  上周,以色列与叙利亚的边界冲突升级,叙政府派战斗机对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邻近的叛军据点进行猛烈轰炸,造成一名以军士兵和一名平民被流弹击中受伤;以色列军对戈兰高地两处叙军事基地发射炮火。

  据叛军消息人士透露,卡伊达在叙利亚的分支“努斯拉阵线”以及其他温和派叛军组织当天先发动攻击。

【编辑:郭炘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