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夫连任巴西总统 民众期待新政府提升经济
当地时间10月26日在巴西巴西利亚,劳工党候选人、现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新闻发布会公开的选举结果之后庆祝胜利。
56岁的西塞罗·席尔瓦是里约热内卢一个小区的车库管理员,他每月的收入大约为1000雷亚尔(1美元约合2.45雷亚尔)。按照巴西每月724雷亚尔的最低工资标准,他属于低收入人群。在10月2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正是成千上万像席尔瓦这样的低收入者确保了现任总统、劳工党领袖迪尔玛·罗塞夫的成功连任。
“这是一场红蓝对决”,巴西媒体用两大色块形容本次大选的激烈与对立程度。红色代表劳工党,蓝色代表社会民主党。一幅巴西地图被切分为红蓝两色,相对贫穷的大块北部为红色,相对富裕的小块南部呈蓝色;老中产与新脱贫者,两大阶层截然对立。26日晚公布的结果表明,罗塞夫以51.45%的得票率险胜。
在席尔瓦看来,罗塞夫获胜是他的家庭能延续眼下生活的保证。“8年前我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没有,不得不靠领取补助金生活,而现在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6个儿子也都接受了免费教育。”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投票给罗塞夫的原因。过去12年,成千上万像席尔瓦这样的巴西家庭成为劳工党政府扶贫补助政策的获益者,4000万人跨越贫困线,向中产迈进。
推动脱贫的“资本”来自于经济的发展。前总统卢拉领导的劳工党政府从2003年开始执政。随后8年,巴西经济腾飞,成为耀眼的新兴大国。但是,卢拉政府提升经济、推进脱贫为罗塞夫接任创造的正能量,在近3年来却开始成为罗塞夫政府的沉重负担。
近年来,依靠政府开支拉动发展的政策使通胀压力加大。为抑制通胀,政府不得不实行高利率政策,又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政府为帮助低收入家庭,限定电价、油价,导致财政负担加重。为保护本国产业实行的贸易壁垒政策又限制了竞争力提升,对产业和基建投入不足则使经济缺乏后劲。巴西经济渐显疲态。
此次大选中,劳工党经历两轮选举才以微弱多数取胜,表明民意对其政策的不满程度提高,社会思变心理强烈。罗塞夫在获胜后表示,将在下一任期内推进必要的政治变革,治理腐败,控制通胀,确保公民教育、居住和就业权利,并大力提升经济。但是,专家普遍认为,巴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提升。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曼索托·阿尔梅达告诉本报记者,巴西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调整结构,打破贸易壁垒,引入竞争机制;二是财政支出合理化、透明化;三是提高生产率。巴西圣保罗大学学者瓦维克最担心的是两党严重对立有可能撕裂巴西民意,社会难以达成共识,未来政府执政难度增加。但提升经济、发展民生将是各界对罗塞夫新政府的共同期待。
此间分析认为,未来巴西仍将高度重视与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努力推动南方共同体市场的经济贸易整合。未来转型中的巴西经济将如何与转型的中国经济实现对接,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巴西选情还牵动着拉美政治版图。从近期智利、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的选举看,左翼力量仍主导南美多数国家。但左翼社会政策已发生变化,激进左翼正逐步转向温和。而参选的右翼反对派提出的社会政策也更多关注民生,以争取更多选票。未来经济走向,特别是能否摆脱衰退阴影,将成为影响拉美左右翼政治较量的主要因素。(记者 丁刚、王海林、张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