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伊核谈判走向何方
新华网德黑兰11月21日电新闻分析:伊核谈判走向何方
新华社记者付航 杨定都
随着美国国务卿和英国、法国外长陆续抵达维也纳,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正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当前,会场透露出的讯息及国际舆论普遍混杂着谨慎乐观或悲观的声音,在24日截止日期之前能否达成全面协议依然存在悬念。
具体而言,谈判的最终结果存在以下三种可能:
最好结果是各方达成全面协议。这将避免西方可能对伊朗进行的军事打击,为已陷入战争泥沼的中东地区带来和平福音。伊朗石油出口恢复,金融重新融入世界,将大大缓解国内当前的经济困境。
为达成这一结果,各方都需要作出妥协。伊朗应持有的离心机数量是目前的分歧焦点。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20日表示,为满足未来核电站需求,伊朗未来八年内的铀浓缩能力必须达到19万台第一代离心机的水平,但西方国家只接受伊朗保留4000台离心机。双方分歧悬殊。伊朗目前有约9400台离心机正在运转,可能的妥协方案是伊朗保留现有离心机,额外的浓缩铀需求由俄罗斯帮助满足。
双方另一个分歧点是对伊制裁解除时间。伊朗希望立即或几年内解除制裁,西方国家则提出需要根据伊朗履约情况逐步解除,这一过程可能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各方可能最终将差异弥合在五年至十年。西方还需分阶段解冻伊朗在海外的上千亿美元资产。
次等结果是延长谈判期限,避免谈判破裂。此轮谈判之前,各方依然没有显现出立场松动的迹象,在剩下的短短三天内要弥合众多分歧难度巨大,因此这也是目前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由于谈判期限已从7月20日推至11月24日,因此再次推迟截止日期并非绝无可能。有外媒20日报道,谈判代表已在考虑将谈判期限延长至明年3月。但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谈判前夕表示,延长谈判期限目前不在考虑范围内。
如果延长谈判期限,意味着各方将延续去年11月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伊朗继续冻结核计划以换取西方国家解除部分制裁。在此基础上,各方可能签署框架协议,为下一阶段谈判铺路。但谈判一拖再拖,也将考验伊朗和西方国家民众的耐心,各自国内的强硬派声音可能抬高。
最坏结果则是各方发现分歧无法弥合,决定终止谈判。这将意味着历时一年的谈判努力付之东流。伊朗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时期的恶性循环可能重演:西方国家重拾经济制裁大棒,伊朗则在民族主义情绪下加快核计划推进,反过来刺激西方制裁加码。任其演化,可能导向战争。
这应该是各方代表极力避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