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拉克政府将与库尔德分享石油收入 共同对抗IS

2014年12月04日 0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日,伊拉克埃尔比勒,库尔德士兵参加训练。  

  中新网12月4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自治区2日达成一项长期协议,同意分享伊拉克的石油财富和军事资源。在与伊斯兰主义极端分子激战的背景下,这项协议影响深远,有助于伊拉克国内的团结。

  协议解决了巴格达与位于北部的库尔德斯坦首府埃尔比勒之间因为石油收益和预算支付而产生的长期纠纷。它还很可能中止——至少是短期内——库尔德人推动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举动。今年夏天,“伊斯兰国”(IS)强取豪夺,占领了大片疆土,使得库尔德人独立的前景显得近在咫尺。

  6月,随着武装分子朝巴格达进军,一路重创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人完全控制了基尔库克地区及其储量丰富的油田。此外,他们还加紧了独立销售库尔德地区石油的工作,理由是中央政府克扣了本应支付给库尔德斯坦的资金,而他们亟需这些钱来在政府军缺席的情况下,持续对抗“伊斯兰国”。

  如今,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的政府已经同意向名为“敢死军”的库尔德安全部队支付军饷,而且还将允许美国的武器流入库尔德人手中——条件是要让巴格达的中央政府充当中间人。

  “现在真真切切的首要任务是对抗IS,”伊拉克财政部长霍希亚尔·兹巴里表示。当时,他刚刚结束旨在敲定该协议的内阁会议。此前,他们已就协议进行了数天会谈。

  通过达成这项协议,刚担任总理不足三个月的阿巴迪使他领导的政府进一步远离了前任总理马利基所推行的严酷的宗派和族群隔离政策。担任总理期间,马利基强势的个性,以及人们眼中蛮横的排他性政策,极大地疏远了库尔德人,并激怒了伊拉克人口中占少数的逊尼派阿拉伯人。

  “阿巴迪领导下的新团队是一个合作的团队、一个积极的团队,”兹巴里说。他是库尔德人,曾担任马利基政府的伊拉克外交部长。

  现在,阿巴迪领导的以什叶派为主的政府在名义上修复了与库尔德人的关系,但它还面临着一个更加艰巨却更加重要的任务:与人口占少数的逊尼派阿拉伯人达成和解。近年来,双方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致使逊尼派中的许多人对“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表示欢迎,把他们视作保护者——能够对抗政府,以及与伊朗结盟并得到其支持的什叶派民兵。

  让逊尼派与中央政府达成和解,被广泛认为是从“伊斯兰国”手中夺回土地的关键步骤。一项有美国支持的计划打算在地方上成立国民警卫队,与伊拉克政府军并肩作战,而阿巴迪对此表示赞同。但是,在一些什叶派分支的反对下,该计划已经叫停,同样中止的还有通过中间人武装逊尼派部族的计划。这些什叶派担心,政府将会养出一支有可能会最终调转枪口来对付什叶派的逊尼派部队。

  这项石油协议是对三周前通过的临时协议的最终认可,也代表着美国获得了一项重大胜利。美国一直把推动库尔德人与伊拉克中央政府解决政治及经济分歧当作首要任务。

  美国官员曾表示担心,鉴于库尔德人不断推动长期以来的独立愿望,如果双方未能达成某种协议,伊拉克就会分裂。

  巴格达与库尔德自治区友好关系的恢复,看来还证明了奥巴马总统打击伊斯兰国策略中的一个元素是正确的:推动伊拉克产生一位更包容的领导人。

  根据该协议,库尔德斯坦自治区每天将输出55万桶石油,通过中央政府的渠道出售,收益由巴格达与埃尔比勒分享。存在争议的基尔库克地区每天将输出其中的30万桶石油。在伊斯兰国的攻势迫使伊拉克政府军撤退以后,库尔德人于今年6月掌控了该地区。

  石油收入眼下对伊拉克十分重要,然而,现在开放输出石油的举措实际上可能会对该国造成暂时的负面影响:业内专家表示,油价最近跌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此时伊拉克石油投放到供大于求的市场中,可能会促使油价进一步下跌。

  本月2日签署的协议还规定,巴格达方面将永久性恢复对库尔德斯坦的拨款,金额相当于国家预算的17%。在马利基执政期间,双方产生争端,中央政府停止了拨款。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要为在前线与IS对抗的敢死军提供10亿美元,以支付军饷、购买武器。敢死军不时会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什叶派民兵组织携手作战。

  2日,库尔德斯坦总理切尔万·巴尔扎尼在巴格达出席新闻发布会时暗示马利基执政时期双方关系紧张,并对阿巴迪表示称赞。

  “阿巴迪希望达成协议的态度令人鼓舞,”他说。“我们希望以此掀开巴格达与埃尔比勒的关系的新篇章。我们从来都不能接受以前经常听到的那种威胁论调。”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