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油价进入中长期下降 石油生产国面临挑战
牛津大学能源政策学教授迪特尔·赫尔姆3日表示,受供需关系影响,油价可能已经进入中长期下降通道。赫尔姆认为:“未来一定会有油价突然上涨的时候,但是认为这种上涨能扭转下降趋势,那就错了。”
国际油价从今年6月份开始接连下跌,12月1日更创出5年低点。北海布伦特原油跌至每桶67.53美元,美国WTI原油价格也触及63.72美元。
赫尔姆认为,油价下跌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国际油价在过去十几年里从每桶10美元逐渐攀升到100多美元,在此过程中,石油需求被抑制,许多节能措施变得越来越经济可行。
在供给方面,油价上涨刺激了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刺激了上游勘探和开发技术发展。受益于页岩油气资源开发,美国原油产量快速增长,已经深刻改变世界能源市场。赫尔姆认为,未来原油供给还会不断增加,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会采用水力压裂法来开采页岩油气资源。
赫尔姆说,油价下跌将会是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刺激因素,并改善石油消费国的贸易收支。而油价下跌同时也将严重打击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俄罗斯和伊朗面临的局面尤其严峻。
同时,油价进入下降通道也会冲击目前价格高昂的可再生能源。欧盟将不得不长期维持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而新能源企业也将依赖政府支持。
此外,油价下降还会对核能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赫尔姆认为,很多国家政府的能源政策都建立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前提之下。这种能源政策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科学的能源政策应建立在价格和市场相互作用的机制下。
“到一定时候,价格下降将会导致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但是这个周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会根本性地改变能源市场格局,”赫尔姆说。(记者张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