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袭击启示录:西方安全内患多 没诚意反恐难
视频:《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 12人死亡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月9日电 (葛雨帆)法国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于当地时间7日遭遇恐怖袭击,造成12人身亡,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强烈谴责此恐怖行径。这起发生在新年伊始的事件再度折射出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面临的反恐形势严峻,调整反恐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澳加法纷纷成恐袭靶标 “安全天堂”不复存在?
法国巴黎《查理周刊》编辑部遭武装分子强力进攻不到一个月前,2014年12月15日,澳大利亚悉尼街头发生极端分子劫持多名人质事件,因警方与劫持者沟通无果,劫持者先开火导致警方强行突破。虽然劫持者被击毙,事件仍造成2名人质身亡,多人受伤,以惨烈的方式结束。
而再之前的10月22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发生枪击事件,枪手在加拿大国家战争纪念碑附近开枪打死一名士兵,逃进国会大厦后被击毙。据称,枪手有伊斯兰教背景。这起恐怖袭击事件导致渥太华全城戒备。而加拿大枪支管理法案一向比美国严格,很少发生大规模枪击案。
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一个个号称“安全天堂”、“自由国度”的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沦为恐怖袭击的“靶标”,且这些袭击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繁华都市中心地带,让人不禁担忧恐怖主义正在向各国深入蔓延,也让人不禁对发达国家的国内安全形势、对外反恐政策产生疑问。
针对西方当前面临的反恐形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中新网记者做出了详细阐释。他指出,由于恐怖主义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消除,而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都属于极端势力“仇视”的西方国家阵营,所以这些袭击具有一定的共性和针对性。
崔洪建认为,当前,恐怖袭击有全球化的趋势。由于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近来出现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而经济、社会问题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土壤。所以,可以说以西方国家内部遭受恐怖袭击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出现为节点,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开始进入了相对活跃的时期。
美国四处植入民主引反效果 反恐盟军内患未息
崔洪建指出,国际恐怖主义滋长起来时,美国在国际关系上的一些做法,包括植入式民主,向外输出意识形态等,与一些国家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恐怖势力则借助这些矛盾冲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恐怖活动行列,从而将打击美国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9·11”袭击后,美国建立了国际反恐联盟,加入其中的西方国家此时已或多或少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因为它们选择了与美国站在一起打击恐怖分子。
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三个国家都是移民大国,尤其是法国,此前是殖民大国,所以国内有很多原殖民地移民。在去殖民化后,法国实行了比较宽松的移民政策,这导致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移民涌入,与当地人的社会融合产生矛盾。所以,西方国家一直面临内部安全问题。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内部反恐一直是西方国家最关切的问题,它们也都把内部安全作为最为优先考虑的问题。而乌克兰危机出现后,许多国家把内部安全排在了次位,无暇顾及。
这些西方国家在外反恐,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势必会牵扯到阿拉伯世界的利益矛盾之中。崔洪建指出,若移民规划或社会融合处理不当,就会成为恐怖主义见缝插针的根源。而这三个国家所属的西方国家阵营在处理地区问题,如中东、阿拉伯国家问题时,多数情况下与美国步调统一、站在一起,内外矛盾相互交织,使外部威胁由于移民政策转变成了内部威胁。这才导致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频频在西方国家内部出现。
归根结底,恐怖袭击在以上号称“安全天堂”的国家出现,主要还是与西方国家内外政策有关。不解决内外政策问题,反恐只会“越反越恐”。
专家:“没有诚意”,反不了恐
崔洪建认为,恐怖袭击的增多与西方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有关系,但没有直接关系。
恐怖主义活动某种程度上与“伊斯兰国”有关联。“伊斯兰国”在中东的势力又给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比如,“伊斯兰国”出现后,在欧洲的伊斯兰年轻人开始主动加入极端组织,参加所谓的“圣战”。而这些人又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了之前对西方国家内外政策、移民身份不满的移民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刺激下转化成行动,所以西方国家内部出现了恐怖袭击。“伊斯兰国”在某种程度上给各种恐怖主义的猖獗打了一剂强心针。
崔洪建指出,西方反恐虽有行动,但成效欠佳。反恐,已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一方面,从西方国家来说,它们应该更好地检讨自己的内外政策,因为正是内外政策出现了失误,才刺激了恐怖主义的猖獗行径。
另一方面,要打击恐怖主义,还需有更多、更广、更深入的国际合作。而美国在寻求合作时,包含了自身在中东地区利益的考量,并没有全力打击恐怖主义,没有“真心诚意”地展开国际合作。也正是这种没有诚意的、松散的合作状态,导致了恐怖袭击在全球蔓延。
崔洪建指出,反恐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但国际合作的分歧又制约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打击恐怖主义道路上,各国应在未来消除隔阂加大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