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低调奢华”成中国商家应对反腐新招
日经中文网1月14日文章,原题:低调奢华——政策与对策博弈中 在中国,“低调奢华”的商业模式正走上舞台。自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中国在不断推进整顿风纪和反腐运动。受此影响,奢侈品和高价服务的营业额锐减。另一方面,企业认为高档消费需求仍存在,于是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特意淡化奢华形象。商家低调奢华的对策能否获得成功呢?
“本酒店是没有评星级的商务酒店”,2014年之前是五星级酒店的北京某酒店如今这样向顾客介绍。这是一家豪华酒店,但现今突出卖点则是“没评星级的实用酒店”。北京市禁止会议场地选择五星级酒店,据说该酒店正是以此来应对的。
位于大连市中心地段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也在考虑降为四星。客房负责人称,“若是四星级,价格多少低些,但能赢得国企培训和公立学校旅游等规模客源”。2014年12月底,上海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发布的名单显示,“星级酒店”由半年前的273家减少至255家。中国旅游协会负责人说,2013年中国有56家五星酒店主动申请降级,2014年更多酒店寻求降星。
在航空业,由于地方政府等禁止出差乘头等舱,天津航空取消头等舱,但启用“超值经济舱”。南方航空、联合航空等也以同样形式将头等舱改头换面为商务舱,票价、服务与过去的头等舱相比几乎没变化。
海外奢侈品牌也在加紧投放不带LOGO的商品。古驰从2014年开始增加不带LOGO的商品数量,目前2/3都不带。
“节俭令”让官方需求大幅下滑,且趋势已经波及民间。但中国人的钱并没消失。调查显示,中国富裕阶层计划2015年人均进行6.4次旅行,预期消费8558美元,达日本人的约2倍。
正如中国俗话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分析认为,中国将通过给住宿和交通费的实际支出设置上限等举措来提高“节俭令”的效果。但在简朴作风成为公务员的“新常态”并生根发芽之前,预计“政策”和“对策”的博弈还将持续下去。(作者森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