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多名议员施压安倍道歉 吁其访美时正视历史问题

2015年04月25日 02:45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多名美国国会议员23日联名致信日本驻美大使佐佐江贤一郎,呼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下周访问美国时正视历史问题。法新社说,虽然信中未提“慰安妇”问题,但与各界要求安倍道歉的呼声相呼应。

  25名议员致信日本大使

  日裔众议员迈克·本田、华裔众议员孟昭文、赵美心、犹太裔众议员史蒂夫·伊斯雷尔等25名国会众议员在这封给日本驻美大使的公开信上联合署名。参加联署的不光是本田等民主党籍议员,还有多名共和党籍议员,包括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埃德·罗伊斯。

  韩联社说,罗伊斯的签名给这封公开信增加了分量。罗伊斯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持批评态度,但由于身居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这一要职,先前就安倍访美持中立态度,没有公开向日方施压。

  联名信呼吁安倍对“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所表达的结论予以“正式重申和确认”,缘由是这两份就日本侵略罪行道歉的政府声明代表了“日本努力与邻国改善关系的重要章节”。这些美国议员期望安倍利用访美之机改善与邻国的关系,着眼于与邻国实现和解,弥合历史创伤,这将有利于面向未来的合作。

  法新社说,虽然这封跨党派议员联署的公开信没有提及“慰安妇”问题,但与各界要求安倍道歉的呼声相呼应。

  安倍29日将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成为首名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演说的日本领导人。

  但是,日本驻美大使佐佐江表示,安倍将在国会演说中“恰当”回应所有议题。他同时强调,演说主要谈日美关系、而非日本与邻国的关系。

  韩慰安妇盼与安倍对质

  本田等美国议员发表联名信的同一天,民间团体华盛顿“慰安妇”问题联盟在国会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年87岁的韩国籍“慰安妇”受害者李容洙讲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她只有一个要求:道歉。

  1944年,16岁的李容洙被日本兵从家中掳走,运到台湾,在一家“慰安所”关了两年,遭到强暴、殴打和电击。“我差点死了,”老人说。

  “我愿意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站在安倍面前,要求他为这段历史道歉。”李容洙说,“请张大你的眼睛,看着我。”

  李容洙是韩国依然在世的53名“慰安妇”受害者之一,但日本政府拒绝向她们道歉和赔偿。“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不会闭眼的,”老人说。

  华盛顿“慰安妇”问题联盟主席李贞实(音译)说,安倍上个月接受采访时把“慰安妇”称为“人口贩卖”受害者,却绝口不提谁是加害者。她说,安倍需要“承认完整的历史事实并作出正式道歉”,而不是“像一个无辜的旁观者那样推卸一切罪行或责任”。

  二战老兵要求安倍认错

  针对安倍将在美国国会演说,美国保卫巴丹和科雷希多士兵纪念协会上个月致信多名议员,要求安倍只有承认日本对战争行为的历史责任,才能在国会发表演说。

  这一协会由当年保卫菲律宾的美军老兵创建。1942年4月,菲律宾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的美国和菲律宾守军向日军投降,随后被强行押送至战俘营,一路上饱受虐待,几乎无食无水,许多人被日军士兵用刺刀刺死、枪杀或殴打致死。数万人在这一恶名昭著的“死亡行军”和战俘营中被折磨致死。

  现年94岁的巴丹“死亡行军”幸存者莱斯特·坦尼告诉共同社记者,安倍邀请他出席日方29日在华盛顿举办的晚宴。一些日本分析师说,安倍可能是想借此表达向曾经遭受日军虐待的美国老兵提供补偿的意向。

  坦尼当年逃过一劫后,被押送到日本福岛县大牟田市三井三池煤矿充当苦力。他一直要求强征劳工的日本企业道歉。安倍2013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后,坦尼还发表声明予以谴责。按照共同社的说法,坦尼被视为二战美军战俘的代表人物。

  亚洲政策焦点研究中心“日本手中的美国战俘”研究项目18日在其博客发表文章说,如果安倍以无礼的态度提及“死亡行军”,将是对美国人的冒犯。如果安倍不说当时的日本对战争负有责任,他将挥霍显示日本70年来已经吸取教训的最好机会。美国人需要安倍确认,日本过去的所作所为是错的,“非常错”。

  据新华社电

【编辑:燕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