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晋三美国国会演讲避谈战争罪责 遭多方抨击

2015年04月30日 12: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视频:安倍美国会演讲:西方主流媒体给“差评”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9日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在这一重要场合,安倍仅强调日美同盟及两国贸易谈判的重要性,但在日本二战罪行问题上含糊其辞,此举招致不少美议员的抨击。

  分析人士指出,安倍继续无视各界要求其正视日本侵略历史的呼声,在演讲中用含糊的语言表达悔过之意,以此逃避日本的二战罪责,其用意在于淡化日军暴行,这种做法不仅会引发亚洲国家及国际社会的警觉,且不利于缓解日本与其他国家因历史问题造成的紧张关系。

  拒为罪行道歉

  安倍在演讲中称,日本在二战结束后怀着对战争“深切的自责”重新起步。他说:“我们的行为曾给亚洲国家人民造成痛苦,我们对此不能回避。我将维持前任首相在这方面表达的观点。”

  安倍还称,他在美国国会演讲前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的二战纪念碑,“心中怀着深切的悔恨”在那里“默默祈祷了一会儿”。他还“以诚挚的敬意”向在二战中阵亡的美国人表示哀悼。

  然而,安倍只字未提“慰安妇”问题,只宣称“武装冲突总是让妇女受害最深”,“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创造妇女最终免遭人权虐待的世界”。

  27日,安倍在哈佛大学演讲后的问答环节中曾被问及对“慰安妇”问题的态度。他声称自己会继承日本官方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表态,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与前任日本首相并无不同。但事实上,安倍根本未在这个日本二战罪行之一的问题上进行道歉。

  招致强烈抨击

  在安倍演讲前,多名美国国会议员、学者以及华裔和韩裔美国人团体成员敦促安倍利用演讲的机会就日本二战罪行道歉。众议员麦克·本田当天还邀请韩国“慰安妇”幸存者李容洙以日军暴行见证者的身份旁听演讲。

  演讲后,不少美国国会议员强烈抨击安倍拒绝直接道歉的做法,认为他再一次失去了有助于日本与亚洲二战受害国和解的机会。

  本田表示,对于日本军队犯下的包括“慰安妇”在内的二战罪行,安倍继续选择逃避日本政府的罪责,此举“可耻”且“令人震惊”。

  众议员赵美心也指责安倍无视日本在“这一尤其令人不安和痛苦的时期”的责任。她说,安倍宣称日本总把眼光放在前方,“但没有责任感和自责就不可能向前迈进”。

  她还表示,尽管安倍承认日本军人对亚洲人民造成了伤害,但未就“慰安妇”等问题进一步表态。这种逃避的做法无异于为“慰安妇”暴行的决策者开脱罪责。

  前美国国会众议员吴振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倍有责任在演讲中代表日本政府承担责任,就历史问题向二战受害国和美国老兵直接道歉,但他没有这样做。吴振伟说,包括很多美国二战老兵在内的美国人都将无法认同安倍以“向前看”为由拒绝道歉的说法,因为人们如果不能牢记历史,就无法走向未来。

  右翼野心令人不安

  美利坚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库兹尼克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安倍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篡改历史者”,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是一个否定论者。

  库兹尼克分析说,安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一种家族传统,可以追溯到他的外祖父、二战甲级战犯岸信介。自从安倍当选日本国会议员后,他就开始粉饰日本的历史责任和战争罪行,这一行为一直延续至今。

  库兹尼克还说,安倍政府的危险之处在于,篡改历史的行径是其全面右翼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右翼激进和军事化的政策还包括通过不受欢迎的“保密法”,增加海外军售和国防开支,积极介入海外冲突以及鼓动与中国对抗等。

  美国波士顿学院历史学教授德温·彭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从日本政府试图压制其他国家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慰安妇”的表述和安倍的个人表态来看,日本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立场日趋“顽固”,这令人感到非常不安。曾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有充分理由对日本歪曲历史事实、淡化战争罪行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

  彭达指出,诚实面对历史虽然无法改变战争已经造成的巨大创伤,但却能缓和日本与邻国的紧张关系,这有助于亚太地区局势的稳定。(记者周而捷 易爱军)

【编辑:郭炘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