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攻城掠地 国际反恐任重道远
近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再度猖獗,先后攻占了伊拉克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和叙利亚中部古城台德穆尔,并在沙特和也门发动针对清真寺的恐怖袭击,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重镇失守危及首都
自去年6月起,伊拉克政府军开始对“伊斯兰国”进行全面持续打击。此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开始实施数以千计次的空袭。“伊斯兰国”因而受到重大打击,基本处于守势,但实力犹存。近来,“伊斯兰国”武装在战术上变固守阵地为“游击战”,寻找伊拉克及叙利亚两国政府军防守的薄弱环节屡屡发动进攻。
拉马迪是伊拉克最大省份安巴尔省的首府,距离巴格达仅112公里。拉马迪失守导致伊拉克大片国土沦陷,“伊斯兰国”武装对首都巴格达造成直接威胁。巴格达的一个侧翼完全暴露给敌方,伊拉克首都防卫将遭遇更严峻考验。伊拉克军队不仅要在巴格达市郊部署防线,还必须防止极端武装借难民潮从拉马迪混入。与此同时,通往首都巴格达的交通线也将受威胁,伊拉克安全部队的补给线受到重大影响。此外,随着拉马迪的陷落,那些愿意在安巴尔省向伊政府军提供帮助的逊尼派部落首领及其队伍或遭不测。这将直接削弱温和逊尼派对伊拉克政府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的支持,使战事变得愈加复杂。
面对拉马迪出现的严峻局势,美国和伊拉克政府已启动紧急应对措施。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此后在拉马迪实施了连续空袭。美方也宣布“加速”向伊拉克运送武器。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也批准3000名什叶派民兵赶往拉马迪城外,准备同政府军并肩战斗。由于拉马迪是逊尼派武装的传统地盘,此前阿巴迪为避免引发教派冲突,一直不派什叶派武装介入,而此刻的军事较量被称为“完全超出想象的非常规战争”。可以想见,残酷的军事较量还将持续。
“毒瘤”扩散再敲警钟
“伊斯兰国”武装连续占领省府重镇和政府军重兵把守的名胜古迹,不仅被外界视为给予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以及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的一次重挫,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反恐长期性和尖锐性的认识,甚至再度引起对美反恐政策的质疑。
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政治生态混乱,政府治理乏力,导致政治真空难填,教派冲突不断加剧,给打着宗教旗号的极端组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地区热点频生,又给“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外溢和扩张带来机遇。从战火燃烧的也门,到武装混战的利比亚,乃至非洲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极端恐怖组织的活动处于又一个活跃期,“伊斯兰国”极端思想的传播更没有因为国际联盟的空袭而受到遏制,反而有扩大之势。
现实再次告诫人们,加强反恐合作,共同与恐怖主义作斗争是国际社会唯一选择;打击恐怖主义在需要持久力的同时,还需要各方联手,依靠系统、全面的措施共同应对。同时,反恐必须标本兼治,单靠军事打击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力推叙利亚危机、也门军事冲突、伊朗核问题等通过政治途径得到妥善解决,才能组成最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
当今世界,各国在重视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国际反恐仍然任重道远,各方需加强反恐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共谋打击恐怖主义之策,从人员、资金、传媒等多方面切断极端恐怖组织的勾连渠道,才能真正消除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
(吴思科 作者系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