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安倍无视民意 日本或与和平主义渐行渐远

2015年07月23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7月16日,在日本东京国会附近,人们手举标语参加抗议安保法案游行活动。15日至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执政联盟强行推动国会众议院通过安保法案,引发日本民众强烈抗议。  


视频:日本安保法犯众怒  来源:深圳高清

  中新网7月23日电 针对安倍政权近日无视日本各界民众的抗议反对、强行在众议院通过新安保法案一事,路透社日前刊登署名为布伦(Peter Van Buren)的文章,剖析了安倍做出上述举动的种种原因,并认为如长此以往,日本“或会与和平主义渐行渐远”。

  文章指出,1945年世界首枚原子弹成功试爆的纪念日临近,二战结束70周年纪念日也仅有几周之遥,安倍此时推动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新安保法案,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允许日本派兵赴海外作战。这一进展的潜在影响“不容低估”。

  文章称,在日本国内,安倍正在拿自己的首相职位做赌注。选民对安保法的反对比例达二比一,反对党在投票中离场以示抗议,而安倍政府的支持率也下滑到40%左右。日本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在国内引发了自福岛核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10万人走上街头,示威者打着“安倍,下台”的标语。

  55年前,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就曾因强行推动修订美日安保协定,引发了类似的示威活动而被迫下台。安倍知道这段历史,但他还是采取了上述举动。文章认为,安倍的举动在国内外都是“黑暗的象征”。

  文章称,大多数日本民众仍然对战后宪法第九条感到自豪,正是这条规定让日本成为了现代唯一放弃使用武力的国家。安倍带领日本远离这项成就是这一来自二战的伟大理念终结的标志,也近乎是对民意的漠视。

  除此之外,鉴于日本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加上朝鲜核问题,以及东盟邻国对日本在二战时的侵略行径记忆犹存,文章认为,新安保法案无疑“加剧了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方面也曾为此郑重敦促日方“切实汲取历史教训”。

  文章指出,日本国内最大的担忧是,安倍围绕和平宪法的立法行动会令日本以往在动用武力问题上以个案方式进行辩论的处理方式受阻。

  譬如,日本2004年派出自卫队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重建工作,当时其政府公布了自卫队携带的用于自卫的小型武器的图像,满足了严格审查的要求,也让公众确信派出人员没有动武意图。那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

  此外,在9.11事件后通过的允许日本向在印度洋的美国船只加油的一次性立法,也将日本船只限定在“没有发生战斗的区域”。

  文章认为,日本新安保法案尚未成为法律,仍有待参议院的表决,但预计参议院不会进行投票表决。

  根据日本宪法,法案若在参议院遭否决,或在提交参议院60天后仍未表决,可自动回到众院进行表决,而安倍的执政联盟在众议院占有多数席位。理论上,届时众议院的决定会在最高法院遇到是否违反宪法第九条的调查,不过日本最高法院的裁决历来都偏向政府一方。

  文章随后指出,以上种种只是在陈述事实,至于背后的原因仍难辨析。安倍称,新安保法案旨在应对日本面临的“各方威胁”。他还提到了两名日本人质惨遭“伊斯兰国”杀害一事,以暗指日本军方原本能救这两人。此类观点对于日本那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十分受用,但却被安倍的批评人士斥为“废话”。

  安倍还称,新安保法案将允许日本协助保护美国。批评观点认为,这会导致日本卷入美国的海外活动。除了安倍自己所说的保护日本的理由,还有一个真正的因素,那就是美国推动安倍打着“集体防卫”的旗号采取更激进的立场。

  但文章接下来指出,至于其真正原因,可能只有安倍才心知肚明。他长期以来一直对二战持超级保守的看法。譬如,他曾说过,“按照日本法律”,那些被控为战犯的日本领导人“并非战犯”。美军曾以安倍外祖父岸信介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将其逮捕。有观点称,岸信介曾将自己恢复日本军事大国并抛弃战后和平宪法的梦想“根植在安倍心中”。

  文章最后指出,除了许多人认为出于正当的国家安全需要之外,安倍是一名认为自己拥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的政客”。他显然愿意放手一搏,押上首相职位,面对激怒国民的风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的信仰。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