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问日本安保法案:从何而来?缘何招骂?影响几何?

2015年09月19日 13: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随着安倍阵营强推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核心内容的安保法案最终过关的计划进入“倒计时”,日本民众的反安保抗议活动再度进入高潮。在之前彻夜抗议之后,9月17日白天,又有众多日本民众冒着大雨持续聚集在国会周边进行抗议活动。中新社发 王健 摄  


 

    随着安倍阵营强推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核心内容的安保法案最终过关的计划进入“倒计时”,日本民众的反安保抗议活动再度进入高潮。在之前彻夜抗议之后,9月17日白天,又有众多日本民众冒着大雨持续聚集在国会周边进行抗议活动。中新社发 王健 摄  

  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19日凌晨强行通过安保法案。至此,安保法案冲破最后一道关口,正式宣告成立。

  安保法案究竟何物

  安保法案,即《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是一组防务法案的总称,包括10部现行法律修正案和1部新立法:《武力攻击事态法修正案》《重要影响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PKO协力法修正案》《船舶检查法修正案》《美军等行动通畅化法案》《海上运输规制法修正案》《俘虏对待法修正案》《特定公共设施利用法修正案》《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设置法修正案》以及《国际和平支援法案》。

  安保法案涉及日本防务法律体系方方面面,内容零碎散杂,其实质就是从法律层面解禁集体自卫权,扫除法律体系中限制海外派兵的条文,为日本未来出兵海外铺平道路。比如,《武力攻击事态法修正案》新增所谓“存立危机事态”概念,即满足一定条件后,日本未受直接攻击,亦可向海外派兵动武。《自卫队法修正案》允许自卫队为美国等盟国提供护卫等支援。《国际和平支援法案》本质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据这一法案,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

  安保法案从何而来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其“和平宪法”中强调只能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武力,奉行“专守防卫”国策。1972年,日本政府就“集体自卫权和宪法的关系”发表官方宪法解释,明确集体自卫权僭越“和平宪法”第9条。在“和平宪法”约束下,日本始终封禁集体自卫权,防务法律体系防御性特征明显,对海外派兵设有多重“安全锁”。

  2012年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其政权图谋解禁集体自卫权,转变“专守防卫”政策,使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安倍政权于2013年年初成立专家会议讨论解禁集体自卫权,重构防务法律体系。根据专家会议建议,安倍政权于去年7月以内阁决议形式,推翻1972年以来历代内阁对集体自卫权的官方立场,实施解禁。

  由于日本现行防务法律体系封禁集体自卫权,实际行使集体自卫权、向海外派兵面临诸多法理掣肘。于是,安倍政权依据内阁决议,对防务法律体系进行筛查,找出“绊脚石”,制订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和新立法,并于今年5月将之打包提交国会审议。这些法案统称安保法案,旨在改造法律体系,使之适应集体自卫权。

  安保法案缘何招骂

  首先,大多数日本民众爱好和平。安保法案的好战性质和主流民意背道而驰。法案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务政策的最重大转折,意味着日本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自卫队将卷入海外战争。不少日本人认为,这就是战争法案。

  其次,安保法案违反“和平宪法”。由于宪法禁封集体自卫权,90%以上的日本宪法学者和多名前日本最高法院法官认为安保法案违宪。

  再次,国会审议安保法案过程中,安倍等人的答辩模糊暧昧,漏洞百出且反复无常,引起国会在野党强烈抗议,审议中断200多次。可以说,安倍法案越审议,民众越糊涂,反对越强烈。随着审议进行,反对意见不减反增。

  安保法案影响几何

  首先,安保法案敲碎重重“安全锁”,开启日本海外派兵大门,使日本在军事上更具攻击性。今后,日本将放弃“专守防卫”政策,以各种名义向海外派遣自卫队,打着积极维护和平的旗号“以攻代守”,干预地区和国际事务。

  其次,日本将积极充当美国帮手,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安保法案和日美新版防卫合作指针紧密联动。日本和平学会指出,日美军事一体化将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安保法案为自卫队作为补充部队参与美国牵头的战争大开绿灯。

  再次,安保法案的通过是日本民主宪政面临的重大危机。宪法约束政府权力,遵守宪法是立宪民主国家的底线。安倍政府以内阁决议形式,改变历届内阁对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变相修宪,破坏了法律的稳定性,使政府权力凌驾于宪法之上,丧失了立宪主义底线。(记者沈红辉 刘秀玲)

【编辑:罗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